首页 > > 59

地方財政透明需要見賢思齊

2015-08-06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日前,清華大學公共經濟、金融與治理研究中心發布《2015年中國市級政府財政透明度研究報告》稱,雖然過去一年,中國各城市財政透明度總體得分明顯提升,但財政信息公開程度依然欠佳,超過85%的地級及以上市政府財政透明度“不及格”。其中,政府性債務最不透明,僅六個地級市公布其債務信息。今年這項研究涉及地級市政府和直轄市共294個,同時新納入了358個縣級市政府。

  上述結論并不太出人意料,因為近些年,不斷有研究機構發布類似的財政透明度研究報告,觀察到的現象和得出的結論都差不多。大致上說,東部沿海城市和層級較高城市的財政透明工作要好,這種評價與公眾的印象相符。盡管研究機構的排名榜單頗具科學性,但對這些地方政府推動財政透明度并沒有太明顯的推動作用。

  有些地方政府的財政透明度排名墊底,但這與政績考核關系不大,通常也不影響主政官員的升降;排名靠前的地方政府也未必引以為榮,甚至有些地方發現自己位列前茅后,來年主動降低了這種透明度,防止“木秀于林”,成為眾矢之的。這種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表明,做好財政透明化的工作還有較長的一段路。

  李克強總理曾說:“財政的錢怎么花的,干了什么事,都要讓老百姓知道,花得合不合理要接受社會監督!”可是,為什么一些地方政府不愿意在財政透明度上做文章?一方面是觀念方面存在偏差,認為財政信息只需要領導干部或者相關部門知道即可,老百姓沒有必要甚至沒有權利知道。還有些人認為這些都是保密信息,不宜對外公布,否則有損國家利益。

  另一方面,公開地方財政信息需要有人有部門專司其職,不僅公開本身需要人手負責,公開之后還要接受老百姓的監督,可能會引發不少質疑和詢問,都需要回應的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且,這些信息公開工作做好了,似乎也算不上突出的政績,甚至還可能暴露一些工作中的不足。

  這些原因導致地方財政欠缺透明度成為一般情形,透明度高反而成了例外。當然,老百姓也有比較滿意的項目,當前“三公”經費的公開進入良性循環。此前,中央政府三令五申,中央部委帶頭履職,地方政府積極跟進,讓“三公”經費公開越來越規范化,呈現了前所未有的局面,公眾既有監督的渠道,也形成了適度的約束力量。

  自2010年開始,5年來,中央部門共壓縮“三公”經費支出35.9億,與2010年支出94.7億元相比,2014年“三公”經費實際支出減少了一半以上。而且5年來中央部門“三公”經費支出逐年遞減。這就是公開的效果,既為國家節約了經費,還改進了機關作風,提升了群眾滿意度。

  孔子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更多市級財政信息透明的工作需要向公開“三公”經費看齊,盡管后者也是前者的一部分。那些排名落后的地方政府不應對這些排名無動于衷,需要積極回應社會的關切,這不僅是要比公開與否,還要比公開的質量——包括但不限于擴大信息公開的范圍、細化公開的內容,還要積極回應公眾對此的追問與監督。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