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造科技富豪 香港有什么招?

2015-08-07
来源:香港商报

  原標題:香港何時能出更多科技富豪?

  福布斯昨公布全球科技富豪榜,美國人蓋茨再次蟬聯第一,華人方面則以馬雲為首,而香港戶籍的周群飛就首次躋身百大,成為了榜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香港人。對此,香港當然與有榮焉,惟這位湖南出生、深圳發跡、再重返家鄉打造科技神話的「新香港人」,其故事既反映了本港吸引及輸入人才的成功,但同時也凸顯在培育本土科技產業方面香港尚存大量優化空間。香港何時才能誕生更多科技富豪﹖

  理論上言,香港乃培育科技產業的理想土壤。由擁有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一國兩制」獨特優勢,到作為國際首屈一指的金融、航運中心,又是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均可自由流動,基建完善、稅率低而簡單、兼且法治建設良好,加上平均教育水平高、學府水平高、互聯網滲透度亦高等等,凡此種種,均說明香港應是個絕佳的科技營商環境,絕對有基礎有條件成為「亞洲矽谷」。

  那麼,香港過去為何科技產業躑躅不前,亦沒有誕生多少個科技富豪﹖以至科技巨擘﹖答案,恐怕還是那些老生常談。一是租金偏高,即使稅率再低,高昂租金卻形成了高不可攀的準入門檻,嚴重阻礙了本港的創業及科技創新發展。這亦衍生另一問題,就是創業精神不足,「搵快錢」心態充斥市面,有錢的話都寧願短炒股票、以至紀念鈔票、智能電話等等,卻不太看好回報期遠遠較長的創業投資。而且,談到投資方面,香港創投基金發展亦嫌遲緩,不似其他地方般,新創科企早在起始階段已可獲得充裕資金支持,更莫說成熟以後動輒接獲天文數字的入股收購了。此外,最新經驗說明,對於科技而言,法治可謂既能載舟亦能覆舟,由於法律往往滯後社會,故此不少新興科技均受過舊的法律掣肘,例如召車程式、住宿分享程式等,創新過程便出現不少爭議。

  有見及此,有關方面已積極對癥下藥,並為本港科企發掘更多發展機遇,有志之士誠宜好好把握。由數碼港到科學園的不斷擴建,就為科企創業提供了租金廉宜、兼且人才匯集的成長平臺,另外同步地增加商業樓面供應亦是穩定租金的上佳辦法。施政報告提出撥款3億元成立青年發展基金,也旨為解決青年創業的資金缺口,港府實宜快馬加鞭盡快推進計劃落實,當中除了非政府組織外亦要鼓勵引導市場參與。而在「一國兩制」下,北望神州更是拓展市場的一大出路,與深圳加強科技交流合作無疑是事半功倍的方法。的確,投資眼光必須看得更高更遠,要明白國際間許許多多科技巨擘,均非一朝一夕就能打造出來,不少還是缺乏實際利潤的,科技創新實須悉心長期栽種,唯有如此才能做大做強並收穫豐碩回報,不宜以「搵快錢」角度視之。另外,科技產業發展亦需強有力的政策和資源支持,而創科局的順利設立,肯定有利推動本港創科發展,還望「拉布」議員不要政治化為反而反。

  香港富豪多來自地產金融行業,這無疑是傳統經濟結構使然﹔現在踏入互聯網新經濟世代,全球科創東風勁吹,香港應順風而行,全面創造有利條件,讓本地科技精英湧現、科技富豪輩出。

  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