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十三五”:香港對接國家戰略的歷史契機

2015-08-11
来源:香港經濟導報

  顏安生

  一直以來,香港都缺乏中長遠戰略發展規劃,香港的經濟發展主要通過利伯維爾場來進行調節,而政府的有限干預則完全依靠一年一度的特首施政報告和財政司司長的財政預算案來進行臨時小幅調節,香港從來沒有制訂過更長遠的五年、十年戰略規劃,因此,盡管香港內部的經濟問題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經浮現出來,譬如,香港的港口優勢逐漸式微,旅游資源后繼不足,人口老齡化加劇,人力資源存隱憂,港企轉型步伐緩慢等,但從港府到社會一直沒有長遠應對方案,至今這些問題的嚴重程度有增無減。

  當然,香港之所以存在這種缺陷,既有歷史原因,又有特殊的社會背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香港的兩次產業轉型都進行得十分順利,國際金融中心水到渠成,這些都是在市場作用下自發形成的。如此,也給當時的港英政府形成一種錯覺,認為政府無須介入經濟過程,市場能夠解決一切問題,所以,港英政府時期一直奉行的是積極不干預政策。這種思維慣性及在政府運作上的反映一直沿襲至今。而2003年之前,香港社會還有一股很強大的反對與內地合作的勢力,甚至有香港主流財經媒體公開在其社論中反對與內地交往與融合,他們擔心,如果與內地交往甚密,香港將會失去國際大都會的特色而變成一座內地化城市。

  2008年4月1日,與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市舉行新聞通報會,提出深圳學習追趕世界先進城市的近期目標:以新加坡、香港、首爾為主要學習追趕目標,深化與香港、澳門的全面合作,在經濟發展、自主創新、城市管理、法制水平、文化軟實力、生態建設、民生福利等方面積極學習追趕世界先進城市。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在優勢領域取得向新加坡等亞太地區先進城市看齊的歷史性突破。深圳提出,將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現代金融、國際貿易、國際航運、文化創意等領域,與香港緊密合作,共同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航運物流中心、國際金融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商貿會展中心和人文創意中心。按理說,當時深圳的這些大手筆舉措足以觸動香港,但遺憾的是香港表現無動于衷,甚至不屑一顧。

  今天,深圳按照其2008年制訂的十年規劃已經提前全面兌現了各項戰略目標,僅僅八年時間,深圳在經濟規模上已經能夠比肩香港,并且在高科技、文化創意、互聯網、國際航運與貿易等諸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優勢,在創新能力、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更是令香港難望其項背。八年前,香港還瞧不上身邊的這個小兄弟,今天,深圳在經濟實力、基礎建設、人才聚集、城市管理、對外聯系、科技產業、港口貿易、管理創新等方面都等各方面都有了實質性的飛躍。這些巨大的變化也都是香港未曾預料到的,這些巨大成就得益于深圳超前的眼光和務實的中長期規劃。

  香港走一步看半步優勢漸失

  反觀香港,由于經濟發展一直采取走一步看半步的方式,不僅昔日的優勢正在逐漸消失,而且面臨的發展問題越來越多,潛伏著不少危機,即便從表面看,今天的維港兩岸與十年前相比,除了增加了兩座地標性建筑外幾乎沒有什么變化,而香港潛伏著的危機正日益深重:第一,港口優勢風光不再。隨著外圍經濟環境的變化,因受到內地與國際上其他多個城市港口的激烈競爭,香港的港口地位已經被上海、新加坡、深圳所超越,而且由于香港港口營運成本過高而增長乏力,因而有進一步萎縮之勢。第二、旅游資源后繼不足。香港一直以來都被人們譽為購物天堂,但近年來隨著內地市場供應的極大豐富,以及國際品牌紛紛在內地的擴張,香港“購物天堂”的魅力正在加速衰減;香港吸引游客的兩大主題公園“海洋公園”和“迪斯尼樂園”隨著內地各大主題公園的興起,已經失去其昔日的光環。香港的旅游資源似乎沒有新的亮點。今年上半年,內地來港游客大跌五成已經向香港旅游業發出了警訊。第三、人口老齡化加劇,人力資源存隱憂。香港不僅人口老化嚴重,正呈加劇態勢,而且一直以來,香港社會外來新增人口中,低技能人口仍占絕大多數,港府公布的專才、優才政策因條件苛刻而效果不彰。據有關國際組織預測,現有的部分發達國家和地區將因人口老化和人力資源匱乏而逐漸衰落。香港如果依目前的態勢長期繼續下去年,最終也將難逃因人力資源不足而導致衰敗的命運。第四、港企轉型步伐緩慢。最近十年來,不僅內地經濟翻天覆地,而且國際經濟變遷十分巨大,人們可以見到,一批批內地企業成長起來,做強做大,走出國門,邁向世界,參與國際競爭。而港企的經營格局和視野似乎沒有隨外圍的變化而主動適應,原來做地產的現在仍做地產,之前搞貿易的現在還是搞貿易,過去生產什么玩具現在依然生產什么玩具。這樣的經營思路和生產格局怎么可能進行產業升級和轉型?又如何談得上技術創新和開拓市場?所以,人們所見,無論是美國提高產品安全標準還是內地調整環保政策,只要外圍有任何風吹草動,受影響最大的就是港企。香港企業在新一輪全球競爭過程中正面臨被淘汰的風險。

  港須更緊密地接軌內地

  在周邊競爭對手突飛猛進以及香港的原地踏步面前,越來越多的香港人開始反思,尤其內地的崛起以及西方發達國家的重重危機,令到港府和香港社會各界充分認識到,香港必須改變過去的積極不干預政策,主動引導對經濟發展,支持重點先導產業成長,更緊密地接軌內地經濟,把握內地大發展所帶來的重大機遇。然而,認識雖然改變了,但究竟應該如何變以往的不干預政策為主動介入經濟引導先進產業,如何抓住內地機遇,香港卻不知從何下手,找不到切入口。港府近期提出了成立創新科技局,試圖通過新成立的創科局來引導香港科技創新產業的發展,但眾所周知的原因,創科局成為了立法會政治爭斗的犧牲品。值得慶幸的是,港府的思路并不局限于成立創新科技局,近日,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特別強調,“一路一帶”戰略或能夠帶動香港發展30至50年,香港一定要把握好這次機遇,而要抓住“一帶一路”機遇,必須對接國家戰略。至此,香港真切地明白到了應該如何抓住國家戰略機遇。

  對接要合作要主動要雙贏

  那么,香港應該從何處著手對接好國家戰略呢?正在制訂的國家第十三個五年計劃為香港提供了歷史性契機,為此,香港必須首先制訂好自己的五年發展藍圖。香港必須清楚認識到,像一帶一路這樣重大的長期國家戰略只會有計劃、分步驟、分階段逐步推進,而且還可能分解成若干分戰略,或者將其中的目標和措施通過不同階段的國家中長期規劃和地區規劃加以體現。因此,對香港來說,眼下來看,對接好國家戰略就是要對接好正在制訂的國家“十三五”規劃,以及對接粵港合作、深港合作規劃,因為,這些規劃都是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以香港對接港深合作規劃來說,香港與內地的種種聯系都必須經由深港合作擴展開來,而深港合作的核心內容則是前海與香港的合作,因為無論從中央層面還是廣東省、深圳市的角度,都已經將前海定位為“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示范區”,而且深圳及前海也被國家定位為一帶一路戰略的樞紐城市,如果香港不重視與這些具體規劃的對接,那么,所謂的抓住一帶一路戰略機遇將會淪為空話,或者紙上談兵。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無論是對接國家中長期戰略規劃還是對接粵港合作等地區性發展戰略,香港都必須摒棄以我為中心的思想,要有合作意識、雙贏意識、主動意識。香港雖然受到中央政府的特別厚愛,中央對香港采取了一系列的支持和幫扶政策,但是香港不能依靠中央政府;內地各地雖然都爭先恐后與香港合作,但在合作過程中香港不能太自私,凡事從自己的利益出發,而應該要有大胸懷,要著眼雙贏和長遠;香港應該充分利用一國兩制的優勢,通過與內地城市和地區合作創造新優勢,唯有如此,香港對接內地發展戰略才能夠取得長遠的效果。

  港在十三五角色更積極

  有消息指,國家有關方面正在啟動十三五規劃制訂工作,自十二五規劃首次將香港納入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之后,香港已經感到在國家大家庭里所擁有的種種好處,在十二五規劃于今年即將結束、明年十三五即將開局的時候,香港如果要在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中分享更多的成果,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就必須主動出擊,務實進取,立足香港實際,充分研究外圍發展動態,主動制訂出自身的五年、十年發展規劃。香港尤其需要重視的是,由于深圳及前海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尤其前海已經被批復為國家級自由貿易區,因此,如何對接好香港與前海的發展路徑,促進兩地經貿深度合作,便成了十三五期間香港對接國家戰略首要考慮的課題;香港應該抓住這一有利時機,主動攜手前海,探討合作方向,并配合國家十三五規劃向中央政府提交香港與前海合作的相關建議等等。這些都應該是香港自身五年規劃應有的內容。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