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8月11日完善人民幣中間價報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的中間價連續兩天出現貶值,貶值幅度也接近4%。受此影響,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等亞洲國家貨幣也出現貶值現象。對此,有人擔心人民幣會不會出現持續貶值的現象。
眾所周知,隨著美國經濟復蘇步伐的進一步加快,美聯儲降息步伐的不斷臨近,以及中國為穩定經濟增長而對貨幣政策作出的不斷調整與優化,人民幣匯率變動和貶值的內在壓力也在不斷加大,貶值的風險不斷增強。一方面,廣義貨幣(M2)余額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數據顯示,截至7月末,中國M2余額已達135.32萬億元,同比增長了13.3%。對于GDP只有美國一半不到的中國來說,這可不是一個小問題,其可能隱含的匯率變動和貨幣貶值內在風險是非常大的;另一方面,中國經濟仍處于下行狀態,為了確保經濟盡快止跌回穩,中國需要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那么,M2也將進一步擴大,匯率變動和貨幣貶值的風險則將進一步積聚,自然需要通過釋放風險來維持貨幣政策的穩定性,增強貨幣政策的靈活性。同時還要注意,在經濟復蘇、就業等形勢都比較好的情況下,美聯儲加息的時間窗口也已經臨近,一旦美聯儲加息,對人民幣匯率的沖擊還是非常大的,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也會出現明顯變動,與其被動等待貶值,等待人民幣出現持續性貶值,不如主動調整政策釋放風險。
美國一直是靠量化寬松政策來維持和打基礎的。沒有量化寬松政策,美國經濟是不可能出現這么好的復蘇跡象的。所謂量化寬松政策,說到底就是發行貨幣,推動貨幣貶值。而在美國推行量化寬松政策的這段時間里,美國對其他國家貨幣的匯率都是呈貶值趨勢的,尤其是對人民幣,更是一貶再貶,人民幣則一升再升。正是因為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一直處于上升階段,所以,中國的出口也受到了嚴重遏制。相反,美元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貶值,也使得美國的貿易進出口等都有了明顯改善,最終推動美國經濟在較短的時間內就步入了復蘇通道。既然如此,中國又為何不能借用這樣的國際通行做法呢?為什么不能主動讓人民幣出現一定幅度的貶值,來推動貿易進出口工作呢?
外界擔心較多的是,人民幣會不會出現持續貶值。應當說,這樣的擔憂是沒有必要的。對中國來說,盡管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人民幣匯率變動的幅度加大了,波動增強了,但絕不會是單向波動、單向運行,而是會雙向波動、雙向運行。
首先,人民幣不具備單向波動的條件。在經濟下行壓力下,人民幣可能會在某一階段貶值多于升值,但從長期來看,還是以平衡、平穩為主。中國也不可能為了進出口貿易,讓人民幣過度貶值。
其次,中國經濟的基本面能夠確保人民幣不出現持續性貶值。雖然中國經濟出現了下行,但是,從總體上講中國經濟仍處于可控狀態,沒有出現過度惡化,維持人民幣穩定的基礎是比較堅實的。
最后,央行具有干預人民幣匯率變動的手段和辦法。特別是巨額外匯儲備,是干預市場最有效的手段和條件。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的穩定對世界很重要。如果人民幣匯率的變動能夠幫助中國經濟盡快走出困境、幫助中國化解可能存在的貨幣貶值風險等,自然是一件利己又利人的大好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