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勿將匯率調整簡單視為貶值

2015-08-18
来源:環球時報

  人民幣兌美元的中間價調整,近日占據了全球媒體的焦點位置,充分證明世界最大兩個經濟體之間的匯率,已成為全球資產定價最重要的基礎價格。對於中國政府和金融機構而言,此次調整的除了階段性外匯交易指導價格,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的改革,才是更為重要的目標。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我並不贊同很多市場人士把本輪人民幣匯率的調整,簡單定義為人民幣的貶值。如果我們回顧過去一兩年的國際外匯市場,世界主要貨幣歐元和日元,已經持續兌美元貶值30%甚至更多。因此,一直兌美元“穩中有升”的人民幣,實際經曆了實際貿易匯率的大幅度升值,人民幣“國際購買力”的快速上漲脫離了經濟基本面。兌美元5%左右、哪怕10%的適度貶值,也難以動搖人民幣強勢貨幣的基本屬性。

  在我看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金本位貨幣時代的結束,世界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協調已成為主旋律,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式的匯率動蕩風險已經大幅度降低。加之國際資本流動管理是一個動態過程,我國巨額外匯儲備和仍處高位的存款准備金率,也令央行有能力對資金流出進行對沖,短期不存在人民幣匯率失控的可能性,更不存在資產價格聯動效應的系統性金融風險。

  放眼長遠,中國工商界和百姓期待人民幣匯率穩定、堅挺是合理的。打鐵還需自身硬。人民幣匯率水平,看似是人民銀行在調節,實質上卻是中國經t濟自身快速發展所決定的。

  對於人民幣匯率趨勢而言,2008年的美國“次貸危機”是一個轉折點。中國政府推出的“四萬億”投資計劃,幫助世界經濟快速從危機中走了出來。但是,去年以來,多周期疊加下的中國經濟增長減速,地方政府壞賬風險凸顯,讓國際金融市場以NDF為代表的人民幣離岸價格被迫轉向,看空人民幣的風聲有愈演愈烈的傾向。

  正是在這樣一個宏觀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本輪人民銀行對匯率機制改革的有序推進,才會引起全世界金融業的廣泛關注。說白了,中國能否成功實現國家治理、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夯實人民幣幣值基礎,才是人民幣匯率能否堅挺、並順利實現國際化的根本保障。

  以2014年財政部“43號文”為標志,中國地方政府投融資體系現代化治理改革穩步前行——越來越多的政府投融資項目,開始使用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項目決策變得更透明和市場化,越來越多的規模化專業公共服務提供商,開始在市場上嶄露頭角。不過我最近一段時間對多個省份的調研發現,依然有相當比例的基層財政系統、發改委系統官員,不了解、或者說不願了解什么是PPP,不願意切出原本由政府壟斷的領地。

  比起地方政府的改革,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升級更具挑戰。一方面,各級國企的改革也面臨各類挑戰,新常態下國企“制度優勢”的建立亟須攻堅;另一方面,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日益嚴重,近期A股二級市場“去杠杆”重創投資者,IPO融資、多層次資本市場、注冊制等改革被迫暫停。畢竟,技術創新還要依靠股票市場,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依靠商業銀行的間接融資,就能夠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中國也不例外。

  總之,人民幣匯率穩定雖無“近慮”,但有“遠憂”:戰術層面,這一回人民銀行主動調整兌美元匯率水平,舉措果斷而有序,但是只能局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人民幣長期強勢貨幣的戰略地位,只能靠國內深化改革才能實現。(作者:許維鴻)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