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人民幣或即將臨來一場惡戰

2015-09-01
来源:商業見地網

  作者:文昊

  在國際市場動蕩、國內經濟運行遇到新的壓力以及金融市場波動加劇之時,中國政府高層明確釋放出穩定匯率的決心,引發市場關注。

  中國總理李克強近日在國務院專題會上指出,近期完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是順應國際金融市場走勢的合理舉措,但人民幣匯率沒有持續貶值的基礎,可以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

  一國的匯率政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不可小視。一般來講,匯率貶值,能起到促進出口的作用,而經濟增長對出口具有較強的依賴性。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也指出,中國經濟、對外貿易、雙向投資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依然是最高之一,經濟基本面決定了人民幣匯率的價值中樞是基本穩定的。

  近來,中國面臨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為此,中央出臺了一系列刺激經濟增長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

  在貨幣政策方面,今年以來,央行已多次密集降息或降準:2月降準0.5個百分點;3月降息0.25個百分點;4月降準1個百分點;6月降息0.25個百分點。但是,這些降息或降準措施沒有遇到經濟下行壓力。

  就在8月25日,央行又宣布新的雙降政策:自8月26日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自9月6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在財政政策方面,具有減稅效應的“營改增”以及著眼于小微企業的減稅費政策等,還沒有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匯率政策也屬于宏觀調控政策的范疇,對它應用得當,自然可起到提振經濟的功效。

  很長時間以來,中國一直保持人民幣匯率上升的態勢,而同時,許多國家為了刺激經濟增長,都打起了讓本國貨幣貶值的主意。

  比如,在這次新匯改前,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今年升幅已達3%,但同期亞洲貨幣指數降幅已近4%,其他國家貨幣的貶值,給中國出口帶來很大的壓力。

  據報道,中國8月采購經理人指數由上月的47.8點降至47.1點,達2009年春季以來的最低值。這一經濟發展的先行指標繼續走低,意味著中國經濟疲軟的局面還將延續下去。

  盡管今年上半年中國實現了7%的經濟增長率,但經濟下行壓力似乎有增無減。

  從對外貿易看,據海關統計,今年前7個月,中國出口微降0.9%,進口下降14.6%,貿易順差擴大1倍;而僅7月而言,出口下降8.9%,進口下降8.6%;貿易順差收窄10%。前7個月貿易順差的擴大,不是來自出口的過快增長,而是由于進口的大幅下滑所致。

  出口增速放緩,說明其他國家的經濟也不盡如人意;進口增速大幅下滑,固然有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低的因素,但也說明了中國的內需不足。

  也就是說,這種貿易順差增大實際上是一種“衰退型順差”,反映了中國經濟正處在內需外需都不振的困境中,因此也很難支持人民幣匯率保持在高位。

  如果人民幣此番貶值旨在提振出口銷售,那么人們應該預期中國政府將會進一步壓低人民幣幣值。

  正如《金融時報》駐北京記者湯姆 米切爾所指出的:“出口商將會告訴你,在近年來人民幣穩步升值之后,貶值幅度低于10%都不會有真正的幫助。”

  因此,即使中國央行表示人民幣此番貶值是一次性事件,但仍有分析人士預計人民幣將會進一步走低。

  隨著加入WTO后,中國對外開放的步伐越來越大,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國于2005年7月啟動了具有重要意義的匯率改革,廢除之前盯住單一美元的匯率政策,著眼建立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參考一籃子貨幣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自此,人民幣匯率踏上了市場化進程。一方面,人民幣對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有逐漸擴大之勢,人民幣匯率的彈性在逐漸增強。

  2007年5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日交易價浮動幅度由原來的0.3%擴大至0.5%;2012年4月,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0.5%擴大至1%;2014年3月,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1%擴大至2%。

  另一方面,近兩三年來,美國經濟相較于其他國家而言表現還算不錯,導致美元匯率呈上升態勢。

  隨著美元指數持續上升造成持有美元愿意上升,人民幣匯率不斷承受下貶的壓力。

  如果人民幣匯率還是如以往一樣,堅守兌美元匯率保持相對穩定,并利用央行進行有意識的政策干預,則很容易造成人民幣匯率與市場供求關系的脫節。

  因此,在當今美元一枝獨大以及其他貨幣持續疲軟的情形下,人民幣匯率如果不更加富有彈性,弱化人民幣緊跟美元的安排,將承受越來越大的高估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發表聲明指出,明年9月30日前IMF暫不將人民幣納入特提權貨幣(SDR)。

  在IMF看來,人民幣的市場化程度還達不到它的要求。因此,增加人民幣匯率彈性,使其更符合市場供求關系,不僅為人民幣資本賬戶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創造了條件,也表明中國正穩步推進包括匯率在內的人民幣的市場化進程,為在不遠的將來被納入SDR提供了可能。

  從這個意義上,無論從人民幣匯率本身還是從更具戰略意義的人民幣國際化而言,這次匯率“新政”,打破了近些年單邊被動升值的慣性,是人民幣匯率回歸基本面的重要體現,其市場化的改革方向也受到多方的積極評價。

  一直以來,迫使人民幣升值,是美國轉嫁危機的最佳手段。因為,中國持有的美元資產規模是除美國外的世界第一,而美元在中國的投資規模同樣可觀。

  迫使人民幣升值,一方面可以稀釋中國持有的大量美債和美元,另一方面還可以在幣值上提高美國在中國投資的美元賬面盈利。

  再加上,一旦人民幣升值到一定幅度,中國經濟體內的大量獲利資本,就可能逃離中國市場,奔向幣值更低的美國。

  當然,人民幣兌美元升值,還會提高人民幣對美國出口商品的購買力,提振美國制造業,刺激美國經濟。

  正是因為這諸多好處,美國不遺余力向人民幣施壓升值。而自2005年人民幣開始升值以來,中國經濟就開始進入不穩定期,特別是通脹壓力越來越大,這和人民幣兌美元升值有很大關系。

  試想,中國持有的大量美債、金融資產相對于人民幣貶值,雖然說在美元賬面上不顯示資本縮水,但在兌換成人民幣的預期上卻絕對縮水。

  央行資產負債表不可能長期保持這種不平衡狀態,而央行調整這種不平衡狀態的手段,就是讓人民幣對內貶值。

  如果,這種對內貶值的錢用在中國人自己身上那還好,可如今這種兌美元升值相當于“中國國內的儲蓄被美國剝奪,是國家財富直接受到損失的問題”。

  據英國《經濟學家》周刊最新發布的巨無霸指數,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被大大低估了。

  “2015年7月,美國巨無霸的平均價格為4.79美元;按照市場匯率,中國的價格只有2.74美元。所以,‘粗略的’巨無霸指數表明,人民幣此時被低估了43%。”

  最新的巨無霸指數所體現的人民幣與美元之間的巨大差價表明,中美新一輪貨幣戰爭可能就要爆發。

  或許中國之所以讓人民幣貶值,是為了確保美聯儲不會在下個月加息。

  在過去30年中,美聯儲一共經歷了四次加息周期,最近一次是在2004年到2006年,美聯儲是否在9月加息主要取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核心通貨膨脹率向2%的目標水平靠近,另一方面勞動力市場就業有持續向好的趨勢。

  如果具備了這兩個方面的條件,美聯儲今年首次加息的可能性極有可能如耶倫所說放在9月份,當然除此之外,油價的波動以及美元的走強這兩個因素,也可能會讓美聯儲暫時放緩加息的腳步。

  美國實行的多輪量化寬松政策,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美國的經濟復蘇,但與此同時,量化寬松政策也帶來一系列的后果。

  由于商品交易或外匯套利可以提供更高更快的收益,大量的貨幣就會流向這些領域;加上大量美元不斷注入市場,必將稀釋美元的價值,所以美元也會不斷地貶值,并最終拖累美國經濟。

  因此此次結束QE3表明了,美國貨幣政策將步入正常化進程的轉換階段。

  綜合來看,美聯儲小幅加息不僅有利于保持美國對世界經濟的拉動作用,同時對于美國經濟的負面影響較小。

  對于中國來說,美元的加息也可能帶來一定的資本外逃。人美國的加息將鼓勵更多中國人將他們手中持有的人民幣兌換成美元,然后將這些美元投放到海外,從而對中國造成損害。

  在過去一年里,資本外流規模或許已高達8000億美元,這貌似成為了中國最緊迫的經濟問題。

  此外,美聯儲加息將會增加美元的利息支付成本,由此增加中國套利交易參與者的負擔。大多數中國借款人沒有對他們的套利交易貨幣以及利率風險敞口進行對沖。

  9月份加息,已經成了全世界最大的黑天鵝,不管加息與否都得做好最壞的心理準備!

  農銀國際分析師林樵基報告稱,未來的一段時間內,美國的加息舉措或會擾亂中國的資本流動和經濟發展。因此,中國央行有可能會在今年下半年進一步加大市場流動性。

  匯率戰從來就沒有停止過。有巴黎和會是因為有一戰,有開羅宣言是因為有二戰。而中美之間需要有新的“布雷頓森林協議”,但在此這前,必有一番惡戰。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