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战争法案通过,安倍政府赢了吗?

2015-09-20
来源:鳳凰網

  9月18日上午,長春響起來了警笛,提醒市民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與此同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正在為安保法做最后的沖刺,即便面對國會門外洶涌民意,安倍依然我行我素。最終,日本國會參議院19日表決通過了新安保法案。

  安保法案是安倍所推動的日本走向“正常國家”的最后一步,其后果不僅是日本獲得了集體自衛權甚至宣戰權,更重要的是日本的國家結構中,暴力機器將不斷擴大和膨脹。

  安倍上臺之后提出了“安倍經濟學”,但是效果遠沒有預期得那么好。安倍的興趣也不在經濟領域,而是如何突破和平憲法對日本的束縛,讓日本獲得集體自衛權,介入到地區安全事務中,從經濟大國成為全方位的軍事與政治大國。要達到這一目標最直接的手段就是修改和平憲法,但是從目前自民黨所擁有的席位,以及日本社會的主流輿論,修憲并不可行。

  在過去七十年中,和平主義的觀念已經深入日本社會,對戰爭創傷的記憶,是日本民眾堅持和平主義的根本動力,這種和平主義思想不足以推動日本與曾經的受害國達成和解,但是能夠阻止日本再次走向軍國主義。為了達成目標,安倍不得不采取迂回策略,以內閣決議的方式解禁集體自衛權,以修訂安保法案的方式讓集體自衛權獲得合法的地位。

  安保法案從5月15日由內閣提交給國會之后,就引起了潮涌般的討論,絕大多數憲法學家都認為新安保法案已經違憲。7月16日,眾議院強行通過安保法案后,更是有數十萬民眾示威,反對安倍的“戰爭法案”。即便如此,法案還是闖過了眾議院,憑借執政聯盟的多數席位,在參議院通過只是時間問題。

  當然,其后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9月17日下午,日本參議員和平與法制特別委員會強行表決通過了新安保法案,在會上,執政黨與在野黨發成了沖突,場面幾乎失控,安倍首相只是靜觀其變,法案通過已無懸念。

  吊詭的是,這一切都是在“民意”的授權下通過的,而安倍也是憑借“沉默的大多數”的民意,鉆了民主程序的漏洞。雖然在野黨聯合阻擊安倍,但只能延遲法案最后通過的時間,而無力收回法案。日本國家權力機構將迎來戰后最大的一次變革,日本軍人的角色也有了更多的進攻性色彩。

  從民意角度而言,安倍的執政黨聯盟所代表的民意才具有權力,而國會門外的民意則更多的是表達訴求,無法影響法案表決的過程。執政黨聯盟在參眾兩院所擁有的多數席位,賦予了安倍更大的自由裁量權,也結束了近十年來的弱勢內閣時代,安倍內閣獲得了集權的好機會。

  安保法案能夠一路闖關,關鍵在于安倍將自己的“政治決斷”與民主程序緊緊綁定在一起,從而讓日本右翼搭上了法律與程序的快車。日本多數民意調查機構的數據都顯示,多數受訪者都反對安倍的新安保法案,但是為什么這樣的民意在國會中完全失靈了呢?一方面,日本小選區制產生了很多“死票”,只要候選人獲得最多選票就可當選,哪怕只有30%的得票率;另一方面,國會的各種審議程序幾乎是“中性”,不會對法案的好壞做出評判,尤其是執政黨獲得多數議席,內閣的意志在國會就可以無往不勝了。

  安保法案一旦生效,日本的國家機構將隨之一變。新修訂的《防衛省設置法》侵蝕了文官領軍的原則,賦予武官與文官對等的權力,而《特定秘密保護法》、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等法律與制度的設立,意味著日本國家結構中安保的力量擴大。隨著安保法案的通過,日本軍隊的角色與任務也將轉型,相應的防務開支也會增加,無論自衛隊是否會改成國防軍,這支軍隊都不會僅僅是防御性力量,而是一支日漸與美軍綁定的攻擊性力量。

  不能不說,安保法案是安倍在民主名義下實現的一次集權。可以預見,解禁集體自衛權后的日本,其國家結構將出現戰后以來最大的畸變。

  作者:孫興杰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