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為什么還是要談減稅

2015-09-28
来源:經濟觀察報

  在地方財政減收、債務負擔沉重,經濟下行壓力依然的時候談減稅,是否一個不合時宜的話題?不久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宣布擴大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優惠范圍,對中小微企業新購進研發設備允許稅前扣除等等。上述政策預計今年約減稅50億元。如果考慮到營改增的全面實施,減稅額度還會大很多。

  當然,這并非我們所能做的全部。經濟好的時候很少人談減稅。簡單地說,企業盈利一路飄紅,對稅負的痛感不會那么強烈,這是原因之一。我們經歷過這樣的階段:連續數年經濟增長率平均增幅超過了9%,稅收持續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財政超收收入最高的時候以萬億計。

  經濟有困難的時候,談減稅也不容易。這些年關于中國企業綜合稅負是否過高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止過,企業有減稅呼聲的時候爭論頻次也會更高。一些研究者力證稅費負擔之重,支持全面減稅;一些持異議者堅稱稅負與國際水平相當,沒有大規模減稅的空間。說到底,企業對此可能更有發言權——稅負問題絕非沒有依據的“心理感受”。

  我們希望換個角度談談。稅收是財富再分配的方式。兼顧效率和公平,要回答的問題是,政府掌握的財富更多一些好,還是把更多的資金留在企業和私人手里更好?

  如果說過去政府承擔了太多經濟職能,集中力量辦大事,財力也向政府傾斜。現在來看,天平應該更多地傾向另外一邊。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國務院分別收回中央和地方存量資金109億和2966億元。這些資金本該投入已獲批甚至按照進度早該完工的項目,正因如此,國務院下派兩批人馬核查問責不作為情況。如果考慮到今年以來,民間投資增速一路下滑,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頑疾難解,如果減稅,讓企業和私人手中掌握更多的財富,讓市場引導其流向,是否一種更好的方式?盤活存量,這也是一種思路。

  李克強總理說,只有企業活了,經濟才能活。走好中國經濟這盤棋,最重要的還是激活企業。一些觀察者爭辯,此前一些地方和領域減稅未達預期效果,但這恐怕是地方執行不力,而非減稅無效。佐證之一,此前發布的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在多大程度上惠及小微企業?全國工商聯最近給出的第三方評估報告說,2014年有三個省份分別只有68戶次、167戶次、248戶次。更何況,盡管三令五申,一些地方還是存在“過頭稅”和寅吃卯糧的情況。

  當然還有這樣的疑問:經濟增速徘徊,有些地方財政收入出現了負增長,償債壓力那么大,甚至出現吃飯財政不保的窘境。繼續減稅會不會觸發地方財政危機?我們的理解,就減稅談減稅,這個問題沒有答案。本屆政府不遺余力地推進政府改革,削減行政審批事項,還權于企業和市場,旨在建設“小政府、大市場”。要問的是,簡政放權兩年多,地方冗余機構是否得到了清理,冗員是否裁撤,地方財政是否還要供養那么多的人?

  減稅能夠倒逼地方政府機構改革。換句話說,減稅至少應該和地方政府改革同步進行。減稅不會和改革形成對沖——此前也有擔心,減稅會激活那些本該淘汰的僵死企業,結構調整的過程是否因此而中斷。客觀而論,那些本該淘汰的僵死企業,不因為減稅而活,也不因為不減稅而死,因為僵死企業之所以僵而不死,很大程度上并非市場淘汰機制出了問題,反而是逆淘汰的存在,地方保護和不當的行政干預導致企業很難實現破產重整。

  所以,不能不談減稅——穩增長不能不談減稅,促改革不能不談減稅,惠民生也不能不談減稅,減稅的力度還可以更大一些。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