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幼岐
立法會內部的委員會正、副主席互選,建制派先拔頭籌,內務委員會及財務委員會正、副主席,全歸建制派議員當選。不管這是不是「一面倒」的現象,這個互選結果是民主選舉的結果。
情讓做法沒道理
立法會內會及財委會正、副主席均歸建制派掌握,這是香港回歸以來的第一次。筆者淺見是:合情合理,大快人心。既然建制派在立法會擁有大多數,這樣的結果是正常的,反而過去的「協商」做法,例如將副主席之位故意留給反對派,雖然有了「人情」,卻是令人覺得缺少了「道理」,這種對「敵對」陣營「情讓」的方式,在英美等西方國家的議會中,也并非常見。
互選有了結果之后,有建制派議員表示,如此結果的成因,是反對派破壞了雙方的互信,破壞過往建立的不成文機制。更有建制派上電視引用民間評語,指如此結果是反對派「咎由自取」。事實上,去年立法會互選各委員會正、副主席時,反對派玩「突襲」,破壞過往進行分配的傳統。
反對派當然也有話說。一方面,指摘建制派「霸道」;另一方面,又自詡「民選議員」,要為市民負責「監察政府」云云。其實,建制派之中也有不少經直選產生的民選議員,難道他們就不用對市民負責和監察政府施政了?有些人(例如某些反對派人士)慣於給自己臉上貼金,他們有這個自由,旁人也不難理解。但給自己臉上貼金也要「貼」得高明一些才好。例如,「拉布」算不算是對市民負責及監察政府?很明顯,對於議員「拉布」,廣大市民的反應及評語,相信只會是以下四個字:神憎鬼厭!
有人疑惑:建制派包攬立法會內會和財委會正、副主席,會不會影響行政、立法關系?此種疑慮,實屬過慮。很簡單,以建制派的立場、觀點和行動準則,由建制派議員執掌內會和財委會正、副主席,怎麼會影響行政、立法關系呢?這種說法,只能是反對派無中生有、聲東擊西的詭計。
反對派不會領情
道理很簡單:只有反對派議員,尤其那些慣於「拉布」的議員,才是影響以至破壞行政、立法關系的「元凶」。還是林健鋒議員說得好,如果內會和財委會正、副主席有反對派人士,是不是反對派就不再「拉布」了?林健鋒的回答擲地有聲:「絕對不會!」這就是反對派的本性。只要政府的政策令他們不滿,或者為了阻礙政府正常和合理的施政,他們就會「拉布」。筆者非常欣賞林健鋒議員的直言和坦言。以香港的政治生態和政治情勢,就是需要多一些像林健鋒這樣敢於指出反對派劣根性的立法會議員。
立法會內會和財委會的正、副主席都由建制派議員擔任,這反映了議員中兩大派的人數比例,應是立法會的常態,根本不值得大驚小怪。以筆者的看法,全部或至少絕大部分的委員會,都應該如此。以「互信」、「傳統」之類的理由,采取「分餅仔」的方式,將一部分的主席或副主席職位,當作「餅仔」分給反對派,似乎想「安撫」他們。如此做法,出發點或許很好,但客觀上已由事實證明,并無太大的作用。雖然這是向反對派「示好」,但反對派絕不會「領情」。對反對派存有幻想者,應該醒醒了。這樣說并非是反對主動團結反對派中的溫和派,但首先是一定要認清反對派的本性和本質。對反對派,不能有幻想,有幻想也要丟掉!
從政黨政治的角度說,「分清敵友」這一點非常重要。假如連「敵黨」或「友黨」都分不清,這還能算是「政黨政治」嗎?以香港這幾年的政治情况、社會情况而論,包括去年的「占中」和近期的港大副校長任命風波,不難發現,立法會的反對派議員,有的收受「占中」黑金或「秘密捐款」,有的以港大校友身份在校園內外上竄下跳。這類人所屬的政黨,能不把它列入「敵黨」而當成是「友黨」嗎?放眼世界,包括西方民主社會,幾時見過有政黨不支持「友黨」,反而去「用熱面孔貼『敵黨』的冷屁股」?總而言之,在立法會議員互選內會及財委會正、副主席時,建制派「封殺」反對派,本該如此,做得對!做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