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中美打噴嚏 世界經濟怎么辦?

2015-10-15
来源:FT中文網

  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 馬丁-沃爾夫

  過去有句話講,美國一打噴嚏,全球經濟就感冒。這句話依然正確,只是現在還要加一句:中國一打噴嚏,全球經濟也感冒。全球經濟已經失去最后一個重要的由信貸助長的需求引擎。幾乎可以肯定,這將進一步加劇全球“儲蓄過剩”,或者勞倫斯-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所說的“長期停滯”,即需求相對潛在供應偏向于疲軟。這對全球經濟風險有重大含義。

  在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微博](IMF[微博])的結論與其說是悲觀,不如說是謹慎。按購買力平價計算,預計全球經濟今年增長3.1%,2016年增長3.6%。高收入經濟體今年增長2%,即使歐元區也將增長1.5%。新興經濟體今年預計增長4%,低于2013年的5%和2014年的4.6%。中國經濟將增長6.8%,印度經濟增長7.3%,拉丁美洲預計收縮0.3%,巴西將收縮3%。

  IMF還為那些憂心忡忡的投資者列出了足夠多的下行風險,包括破壞性的資產價格變動,資產市場動蕩;潛在產出的更低增長,這將削弱投資以及總需求;中國產出放緩超出預期;大宗商品價格繼續下滑;美元走強,這將進一步削弱貸款者以美元計算的資產負債表,特別是那些舉債投入大宗商品生產的貸款者;地緣政治風險;總需求進一步疲軟的風險。

  不妨將世界設想成一個單一經濟體。如果世界增長一如預期,可能充其量也就是達到潛在增長率。但如果上述風險清單中有幾項出了問題,世界將面臨產能過剩加劇以及通縮壓力。即使沒有發生什么更壞的情況(這是很有可能發生的),世界經濟也仍然值得擔憂,因為眼下政策的可操作空間相當有限。

  出口大宗商品和背負沉重債務的新興市場國家現在將不得不緊縮開支,就像幾年前受到危機沖擊的歐元區國家那樣。與歐元區一樣,這些經濟體也在尋找外部需求以恢復增長,但它們的等待可能是徒勞的。高收入國家的短期利率已經處于或接近于零利率下限。如果需求受到重大負面沖擊,它們很可能沒有能力采取有效行動,或者至少缺乏意愿。即使是中國也有這種可能。

  過去15年里,優質證券的長期實際利率一直很低,表明投資相對于儲蓄長期偏軟以及投資者厭惡風險。在2007年以前的那段時期內,全球需求大部分產生于信貸擴張和住房建設,尤其是在美國和西班牙。2007年到2009年西方金融危機期間,以及2010年到2013年歐洲危機期間,這一引擎耗盡了燃料,導致短期名義利率和長期實際利率降低為零。自此以后,這些經濟體的需求與潛在及實際產出保持疲軟。幸運的是,2009年中國由信貸推動的投資激增,為工業原材料和投資品出口國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但現在,這一引擎也耗盡了燃料。(見圖表)

  雖然高收入經濟體正在從所受的沖擊中復蘇,但看不到支出相對于潛在產出暴增的跡象(或可能性)。歐元區尤其不大可能出現繁榮。中國或許能夠維持實際需求每年7%的增長。但對于一個投資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超過40%的經濟體而言,這樣的需求增長意味著過剩產能將不斷增加。同時,更容易設想的是,中國的投資相對于儲蓄將出現下降,而非相反。換句話說,未來幾年,中國幾乎肯定會面臨日益嚴重的需求不足。同時,許多新興經濟體的產能肯定會增加。總之,全球潛在供給過剩的局面看來肯定還會惡化。這就是全球范圍內通縮壓力很可能會上升的原因所在。

  在這樣的形勢下如何管理這個世界呢?下面分別從短期、中期和長期來講。

  短期內,現在至關重要的是要避免經濟出現大幅放緩,更不必說其他更壞的情況了。應對這種形勢的工具不容易獲得,這里既有政治因素也有其他原因。對于實施更多非傳統貨幣政策和強有力的擴張性財政政策的抵制是根深蒂固的。這是愚蠢的,但也是現實。既然如此,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讓世界根本不需要這種政策。

  然而,中期來看,至關重要的是要開始討論,如果世界經濟遭受巨大負面沖擊或者多次沖擊的話,需要怎么做。如果能夠詳細闡明非常規政策是如何發揮作用的,人們也許就不會那么反對進一步實施這類政策了。

  長遠來看,人們應該可以意識到,一個實際利率如此低的世界提供了巨大的投資機會,尤其是在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我們應該想的是如何實現全球投資繁榮,而非經濟放緩。中國似乎明白了這一點。西方也能做到嗎?

  世界已經沒有大型經濟體準備且愿意讓放貸和支出全速增長了。這意味著未來幾年,全球需求可能會更加疲軟。政策、思考事情都必須適應這一現實。從現在開始。

  譯者/何黎(FT中文網)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