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外界,杭州工商信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杭州工商信托”)一向不避諱其主營的房地產信托業務,放棄通道業務,專注房地產,令其收獲頗豐,并成為業內獨樹一幟的信托公司。
梳理年報,《投資者報》記者發現,近十年來,房地產類信托資產占杭州工商信托的信托資產比重都比較高,即便是在全行業收縮戰線時,其房地產類的偏好仍十分明顯。
是什么樣的原因令其制定和堅持了長期的房地產發展路線,又是如何的風控理念和方法使其在地產業形勢風云莫測的年份逆勢增長?
為了一探這家房地產特色信托公司的究竟,日前,《投資者報》向杭州工商信托發去了采訪提綱,可惜公司的信息披露事務負責人婉拒了記者的采訪。
地產信托占比逐年增長
與近年來多數信托公司多元化的發展路徑不同,杭州工商信托的房地產業務占比依舊較高。
年報顯示,2012年、2013年、2014年公司的房地產類信托資產占比分別高達70.92%、75.44%、83.31%,在風險接連爆發、多數有同樣偏好的信托公司均在下調房地產業務占比的時候,杭州工商信托對其常年深耕的地產信托反而開展了新一輪的布局。
這從去年杭州工商信托總裁丁建萍在對媒體采訪的回答中便可看出。在承認房地產業進入結構性調整階段,分化加劇,即便政策給予這個行業大力支持,行業形勢再度逆轉的可能性也不大的前提下,丁建萍卻表示,行業分化的過程中,市場集中度將大幅提高,公司也可能找到一些機遇。
“在以前,房地產行業是以銀行貸款為主的地產金融格局,房地產利潤平均化。如今這個行業不僅需要資金介入,而且需要資本介入。行業由融資化走向投資化,直接投資、并購等投資形式自然都包含其中。此外,商業物業的更新換代中也蘊含不少機會,這方面同樣需要資本介入。針對經營性物業,如今政策鼓勵開展房屋按揭貸款的資產證券化。”丁建萍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曾說。
主動管理零通道
值得注意的是,杭州工商信托的精品路線不僅在于其大力發展房地產類業務,也在于其幾乎不發展通道業務。
丁建萍曾表示,公司沒有通道業務,全部是主動管理型資產,利潤率也要高于業內同行。
丁建萍之所以這樣說,看上去他是有自信的。2014年11月,丁建萍向媒體表示,公司當年的資產規模有不小幅度的提升,在300億元左右,但公司的利潤相當于一個管理資產規模在3000億元信托公司的水平。
根據年報統計,公司凈利潤從2005年的4561萬元到2014年的4.65億元,基本都保持了較高程度的增長。
其中,2012年、2013年、2014年的人均凈利潤分別為214.08萬元、259.05萬元、285萬元。
如丁建萍所言,公司幾乎不發展通道業務,這從年報里也可見一斑。即便在證券市場紅火的前一年多的時間里,杭州工商信托也只是在公司的自營資產中極少量地做了點,而信托資產均無此領域的涉及。
通道類信托源于銀信合作的一種方式,銀行作為信托委托人,以其自有或理財資金設立信托,并指定資金的運用方式和使用的項目,信托公司作為受托人僅負責按照銀行的要求,將信托資金運用至銀行指定的項目或融資方。在這種信托模式中,銀行提供或安排信托資金,同時對信托資金的運用和回收也會事先做出安排,受托人僅起到提供通道的作用,因此,受托人收取的信托報酬通常也被稱作是“通道費”,此種業務模式被稱為通道類信托業務。
由于通道業務的機構中,信托僅僅是利用自身牌照的優勢,充當銀行資金的“通道”,所以通道業務也被認為是信托公司躺著賺錢的利器。
通道業務可以幫助信托公司沖高管理規模,但是隨著競爭加劇,費用下降,其實并非賺錢的好業務,而且受政策影響比較大,存在是否可持續發展的問題,甚至近年來爆發的通道業務扯皮事件也讓深陷其中的信托公司非常頭疼。
杭州工商信托沒有做通道業務的原因,用丁建萍的話說是不想只是通過工具和平臺的出借來獲利,其真正在意的是沒有技術含量的業務使信托公司喪失真正的核心客戶和資產管理能力,對公司發展戰略會有較大的傷害。
壯大規模拓展轉型
從多方信息來看,杭州工商信托的下一步或與公司規模和項目拓展有關。
2008年,摩根士丹利入股杭州工商信托,持有杭州工商信托19.9%的股份,而從公司近年來的發展看,公司的業績確實得到了長足發展。
而隨著傳統業務競爭加劇,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人認為,資產證券化業務或將成為信托業轉型抓手。
7月28日,杭州工商信托從中國銀監會獲得特定目的信托受托機構資格(即資產證券化資格),可以從事管理特定目的信托財產并發行資產支持證券業務,為公司轉型添磚加瓦。
從種種跡象來看,在新的轉型下,杭州工商信托似乎已經躍躍欲試。丁建萍曾表示,與主流企業合作,我們賺錢的機會或許比全行業賺錢的時候還要多,未來公司走精品化路線亦不會變。
至于杭州工商信托轉型是否能成功,以及特立獨行擴展地產業務的做法還能走多遠,由于公司方面未接受采訪,我們不得而知,還望投資人自行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