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內地被叫停近10年的不良資產證券化可能重啟。分析人士稱,目前的「資產配置荒」是重啟試點的契機,盡管它是全球金融危機以來被視為風險極高的工具。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已過萬億元。亦有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在建立ABS市場方面確實有些實力,但風險管理是致命弱點。投資者可能要依賴在中國活躍的美國評級機構。
資產配置荒為契機
據報道稱,由於國內企業利潤下降、違約增加、股市暴跌使信貸融資形勢惡化,中國領導人面臨幫助銀行業削減不良貸款壓力。這類不良貸款的規模已經創2008年以來新高。中國建設銀行今年8月就在研究不良貸款證券化,雖然一位中國央行官員5月也說正在研究這類產品,但本月國內監管機構都拒絕評論相關計劃。國有一大行人士觀點稱,「目前,資金充裕,資產配置的空間比較大,銀行也有需求,監管條件、中介能力和投資者認可條件都已經具備,應該抓住有利時機,盡快推動不良資產證券化試點重啟。」報道表示,目前銀行主要通過清收、重組、核銷和轉讓等四種途徑來處置不良資產。前述國有大行人士指出前三種手段效果有限,批量轉讓又受限於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市場容量有限等因素,不利於快速壓降不良及拓寬投資者範圍,「如果能將優質資產和不良資產『兩端資產』證券化同步放開推進,銀行就可以結合自身戰略定位和經營需求,合理安排證券化設計,將證券化融合到經營戰略中去,使證券化真正成為有效的主動管理工具。」顧問公司R&R Consulting預計,即使允許貸款機構移走不良貸款,也不會讓中國銀行業更為警惕,中國的評級機構也不可能比未能有效防止2008年金融危機的美國評級機構表現得更好。該的主管Ann Rutledge認為,中國在建立ABS市場方面確實有些實力,但風險管理是中國的致命弱點。投資者可能要依賴在中國活躍的美國評級機構。中國央行、銀監會和中、工、農、建四大國有銀行都未回應上述報道。不過近期國內媒體也提到中國重啟不良資產證券化的可能性更大。
不良貸增57.24%
早在今年9月下旬,銀監會副主席曹宇在召開的2015年全國城商行年會上明確表示,支持通過資產證券化、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平臺等途徑,盤活存量資金,處置不良資產。中誠信上周公布了其不良資產支持證券化的評級思路。報道提到,農業銀行投行市場研發處處長楊軍認為,目前不良資產證券化市場內外部環境已經具備,商業銀行有需求,監管條件、中介能力和投資者認可等條件均已具備。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末,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為1.09萬億元,同比增長57.24%,不良貸款率為1.50%,日趨接近銀行業風險2%警戒線。商業銀行有不良資產證券化的現實需求。不斷攀升的銀行業不良資產為眾多機構提供了市場機會。本月15日,國內四大「壞賬銀行」之一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宣布在港交所上市的計劃,稱IPO融資所得款項的60%即約104.88億-117.3億港元將用於發展不良資產經營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