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 李秀恒
據有關當局統計,香港去年貧窮人口微跌至962000人,回落至14.3%,創6年來新低。能有此成績,一方面是香港能夠繼續維持低失業率,另一方面是特區政府銀根松動,可投入更多資源扶貧和照顧弱勢社群。當局已透露,扶貧措施仍將陸續出籠,包括「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預計明年第二季推出,可鼓勵低技術、低教育水準的人士留在工作崗位,估計受惠的家庭有20萬戶共70萬人,包括17萬兒童和青年。此舉相信亦會有助降低貧窮率。
木桶短板起制約作用
特區政府在2013年公布首條貧窮線,以住戶入息中位數的一半作為「貧窮線」,有別於世界銀行以每日收入低於1.25美元為「絕對貧窮線」。雖然統計出來的是「相對貧窮」人口,仍然有指標意義。商界樂見香港貧窮人口減少,市民生活普遍得到改善,亦願意繼續配合政府的扶貧政策,多盡社會責任,關懷弱勢社群,共建和諧社會。
筆者一向認為,香港經濟的發展,不能忽視貧窮問題。現代管理學有個「木桶原理」,即一隻木桶能盛水多少,並非取決於桶壁上最高的木塊,而恰恰相反,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貧窮問題就如香港社會的一塊木桶短板,若置諸不理,水源再充足都會流失。短板起著限制和制約作用,決定了社會的綜合實力,若把短板補高,社會發展自然就會上一個新的層次。「木桶原理」的啟示,說明經濟發展成敗的關鍵,發揮優勢固然很重要,但如何修補薄弱環節,更加不能掉以輕心。
不過,從未來經濟形勢和社會環境而言,香港貧窮問題能否持續改善,可說是一項巨大挑戰。首先,香港市道已出現逆轉的跡象,這會對就業情況帶來影響。外圍方面,美國可能在不久將來開始加息,內地經濟也進入增長放緩「新常態」,香港難以獨善其身;內部方面,訪港旅遊人數持續下跌,零售業連續多個月走下坡,上半年香港整體零售業銷貨值下跌1.6%,其中奢侈品大跌16%,近期眾多經濟數據,都不太理想。
扶貧工作壓力大
其次,股市和樓市交投,最近明顯轉淡。香港股市過去數個月出現大幅調整,成交金額明顯萎縮。由於經濟增長放緩及息口走勢陰霾未散,樓市買家觀望氣氛也濃厚,近期大型屋苑成交稀疏。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第三季逾千萬元二手註冊錄得1119宗,比第二季下跌約6%。印花稅是特區政府庫房的重要收入來源,如果交投持續減少,必然會影響政府的財政狀況。
第三、社會政治化的負面影響。特區政府制訂的扶貧和改善民生政策,難以擺脫政治化的沖擊,過往頻頻在立法會受到阻礙和「拉布」。一些政客為了私利,今後仍有可能為了妨礙政府施政而繼續把民生議題政治化,依然為求打擊政府,罔顧巿民福祉。
第四,長者人口急速上升。目前65歲以上長者人數約110萬,但推算20年後會增至228萬,屆時無論在退休保障、長者服務、醫療、衛生福利方面,都需求倍增。所以,香港的扶貧工作,壓力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