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中韩FTA生效,韩国人还在忐忑

2015-12-06
来源:观察者网 王晓玲
  11月30日下午,韓國國會經不住政府的極力游說和施壓,終于批準中韓FTA最終生效。國會投票結果一出,政府馬上宣布,將在20天內辦完協定生效所需的所有行政程序,估計相關部門早已準備好為此挑燈夜戰了。
 
  國會審批如此順利,出人意料
 
  聽到中韓FTA通過國會審批的新聞,周圍很多人問,韓國人怎么討論了那么久?但我卻對韓國國會審批如此順利感到出乎意料。如果和美韓FTA走過的曲折道路相比,中韓FTA堪稱順產。
 
  美韓政府達成FTA協議是在2007年,但韓國國會批準其生效是在2012年,李明博在任總統的5年時間里,一直被美韓FTA搞得頭疼不已。李明博總統曾經因此被罵是賣國賊。國會中的執政黨曾經單方面表決通過美韓FTA,在野黨議員因此與執政黨議員大打出手。李明博迫于國內壓力,請求美國進行了美韓FTA補充協議的協商,在美國人面前顏面盡失。然而中韓FTA卻在一個月內得到了國會審批,在265票中得到了196票贊成,實在是太順利。
 
  樸槿惠的鐵腕+輿論攻勢
 
  韓國的農業和中小企業非常脆弱,而韓國的優勢產業幾乎都是大企業的天地,因此人們普遍擔心中韓簽署FTA會沖擊中下階層,拉大貧富差距。不僅如此,在FTA的談判桌后,韓國人的民族主義情緒和受害意識往往使得社會輿論失去客觀理性的立場,使經濟問題變成復雜的政治問題。因此,中韓政府完成FTA協商后,筆者曾經預言中韓FTA到生效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沒想到這段道路居然如此平坦。
 
  中韓FTA生效之路之所以平坦,受到以下幾方面因素的影響:
 
  一、韓國已經與美國等農業強國簽署了FTA,其農業部門經歷了一次脫敏。
 
  二、所有韓國人心中都有中國夢。韓國經濟從20世紀70年到至90年代中期經歷了“漢江奇跡”的輝煌,今天的韓國人對那個時代記憶猶新并且無比懷念。韓國經濟是外向型經濟,而環顧世界,最具有增長動力的國家就是身邊的中國。走進韓國書店,20年來關于如何在中國賺錢的書籍一直暢銷不衰,與中國加強經濟合作早已是社會共識。
 
  三、韓國人還有一個世界中心夢。韓國已經和美國、歐盟簽署了FTA,如果再和中國簽署FTA,那么將成為唯一一個與世界三大經濟區域都簽署FTA的國家,韓國會成為世界貿易的樞紐國。更何況中國在建設一帶一路,韓國企業也希望搭上這班國際列車。普通韓國人并不清楚這意味著什么,但韓國處于世界幾大強國的包圍中,其實力總是被低估,好強的韓國人對此耿耿于懷。對于總希望被鎂光燈聚焦的韓國人而言,“貿易中心國”一詞是非常有魅力的。
 
  但是,只有以上利好還不夠。中韓FTA對不同產業和不同階層的影響不同,面對明年的國會議員選舉,各黨派必定會計算選票拿捏立場。因此,樸槿惠未雨綢繆,早早地便開始向國會施加壓力。在國會啟動審議程序之前,政府已經制作了大量宣傳中韓FTA利好的廣告。打開電視,可以看到名為《加油!達摩課長》的動畫,講述的是中韓FTA給韓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帶來的幫助。走上街頭,街口和公交車身上都刷滿了中韓FTA廣告,“13億人口”、“27萬億人民幣市場”這樣的標語讓人心潮澎湃。樸槿惠不斷向國會喊話,批評國會內耗一天將使韓國人喪失2000多萬人民幣的出口機會,甚至威脅在野黨,如果不配合,那么執政黨將單獨審議通過中韓FTA。
 
  “海淘韓國”的同胞們也成為樸槿惠的拉拉隊。國慶節假期,拉著旅行箱“買買買”的中國旅行團再次擠滿了韓國的商業街,免稅店內摩肩接踵,化妝品店的店員們疲憊不堪,從首爾飛往北京的飛機行李架可謂一席難求。雙11來臨,淘寶一天的銷售額超過了樂天百貨一年的銷售額總量。韓國企業從10月起就備戰中國“雙11購物節”,很多企業為了滿足訂單徹夜生產。在韓國電視上,記者采訪了某個韓國物流企業的負責人,負責人稱“為了備戰‘雙11’,我只能不眠不休,沒有時間驚嘆中國市場胃口之大。我們現在能夠理解中國的快遞員為什么會過勞死……”在這樣的輿論氛圍下,中韓FTA順利通過也是順理成章。
 
  中國人鼓掌,韓國人忐忑
 
  在一場猛烈的輿論攻勢下,韓國國會批準了中韓FTA。中國人的反應愉快而輕松,大家都在計算韓國產品的價格會下跌多少。但當我問到一位韓國教授對此的感受,他卻說忐忑不安乃至難以入眠。中韓之間的交流,長期以來,無論人員、文化還是資本,都是從韓國流向中國多,從中國流向韓國少。2013年以來,赴韓中國游客數量首次超過了來華韓國人,越來越多的中國資本也跟隨消費者進入韓國,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成為韓國文化企業的第二大股東,文化產品進入了中韓共同制造的時代。中韓FTA的簽署必將推動中韓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合作,韓國人對此既期待又憂慮。
 
  中國人雖然擴大了韓國的市場,但他們的腳步也改變著韓國的城市風貌。首爾的很多街區因為中國游客的造訪已經漸漸失去了往日的特色,很多文化空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無邊無際的化妝品店。濟州島在實行“買房贈綠卡”制度后,中國人很快成為擁有土地最多的外國人地主,幾乎買光了所有濟州島最宜居的土地,引發了當地社會的反感。
 
  中韓FTA相關條款放寬了對文化產品進口的限制,韓國文化企業得到了中國資本的加盟,得到了更廣闊的市場,但韓國人又開始擔心韓國文化會因為過分迎合中國人的審美而失去自我,最終被中國市場所“吞沒”。在中韓經濟合作中,韓國人的優勢是技術領先,但韓國媒體不斷報道中韓技術差距縮小,很多主要產業的技術差距不過一兩年。中小企業對于中國市場更是又愛又怕,稱一旦與中國企業合作,中國企業會憑借巨大的國內市場迅速占據企業主導權,韓國企業的技術優勢會很快喪失。
 
  “中國之大”,我們無法體會
 
  FTA分明是雙方互利的協定,為什么韓國人想得那么多?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韓國人的心底里存在著對大國的畏懼。小國看大國的心態,是我們中國人無法體會的。
 
  筆者曾經針對韓國人進行過“中國形象”的調查,問卷中問到被訪者們提起中國想到什么,回答最多的是“大”。在訪談中,韓國被訪者如此形容中國之大:“中國人如果喊一二三一起跳,我們的地球就會顫抖”“中國人每人吐口唾沫,我們會被淹死”“我在中國坐火車時睡了一覺,睡覺前窗外是延伸到天際線的大平原,醒來后還是一樣的景色,頓時被震動了。我們韓國小,根本看不到天際線”“中國人可以用‘人海戰術’,像朝鮮戰爭時候那樣,你再先進有什么用,‘人海戰術’讓人絕望”。韓國學者在形容中韓關系時經常用一句俗語:“巨人無意中丟下一塊石頭就會把青蛙砸死”,中國有意無意的舉動都會被韓國所關注。
 
  中韓建交以來,韓國對于中國的影響雖然大,但即便是聲勢浩大的“韓流”也只不過是流行文化中的一個“支流”。但對于韓國人而言,中韓一旦進入雙向交流,中國的影響將是洪水。中韓FTA簽署,會推動中韓各個領域的深入交流,中國人鼓鼓掌,韓國人已經準備要沖浪。
 
  韓國人對中韓FTA的期待,我們了解多少?
 
  談到中韓FTA,我們總是強調對韓國GDP會產生多大貢獻。但是韓國人對中韓FTA的關注點卻不是GDP。韓國社會發展到今天,均衡發展是他們的目標。所謂均衡,是指經濟與社會、經濟與環境、階層之間的利益分配、不同世代之間機會安排。正因如此,樸槿惠總統提出“幸福發展觀”,發展的目標是追求國民幸福而非經濟增長。“經濟民主主義”成為韓國社會的共識,政府千方百計想要縮小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出口企業與內需企業之間的機會差距。
 
  韓國之所以強調“均衡”,是因為貧富分化、年輕人就業難現象已經成為韓國最大的“痛點”。韓國人戲稱今天的年輕人已經成為“3放棄”、“5放棄”甚至“7放棄”世代,“3放棄”是指放棄“戀愛”、“結婚”、“生子”,“5放棄”是指放棄“戀愛”、“結婚”、“生子”、“人際關系”、“購房”,“7放棄”是指放棄“戀愛”、“結婚”、“生子”、“就業”、“購房”、“人際關系”、“希望”。因為年輕人很難找到維持中產階層身份的就業崗位,整個韓國社會失去了動力和希望。年輕人難以自立,不斷推遲婚姻年齡、放棄生子,使韓國社會面臨更大的人口危機,經濟也進一步失去活力。
 
  面對中韓FTA,韓國人所期待的是優質就業崗位、是中小企業創業和發展的機會。中產階層希望從中國找到機會,維持其中產身份,中下階層希望找到階層身份上升的新機會。但不幸的是,中國崛起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一直是拉大周邊地區社會貧富分化的因素,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周邊國家社會從中國發展中分得了紅利卻沒有對中國產生好感的原因之一。國人一直想不通內地游客赴港購物為什么遭到香港人的抗議,這是因為他們帶去的利好主要被物業主裝入腰包,而人流涌入帶來的城市變化卻要普通大眾共同承受。
 
  中韓FTA生效進入倒計時,中韓在各個領域的交流合作都會因此加速,中國應該加強對韓國社會的了解,主動關照對方的需求,才能真正做到“互利共贏”。否則,期待與現實之間的矛盾會引發更多的摩擦。很多人會說,中國社會發展還沒達到那個階段,怎么關照周邊社會的復雜需求?但中國在今天“未富先大”,雖然經濟社會發展落后,但也只能承擔起大國的責任。作為大國,除了做生意,我們還要思考人類社會更好的發展道路。中國經濟發展也經歷了被國際市場倒逼的過程,對其他國家社會發展的思考也會加速中國發展理念的成熟。
 

  中韓FTA來了,中韓攜手發展的機會多了,合作中產生矛盾的可能性也多了。這時候,我們需要了解韓國人的忐忑心理,才能夠引導中韓FTA收獲更多的掌聲。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