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6

「本土」異化成「港獨」是最大禍

2015-12-28
来源:香港商報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在網誌上表示,近年流行的所謂「本土」意識,是對本身的身份、傳統和文化,有著強烈的感情和自豪感,相信這一種對香港深厚的情感,同樣可以團結成一股正面、具建設性的力量,推動香港變得更好,讓香港整體都能夠得益,而絕對不止於一種封閉式的、消極的、甚至是具破壞性的保護主義。曾俊華對「本土」的這番見解和定義,是希望回復被本港一些人弄歪了的「本土」真義。道理上,香港「本土」意識應是指重視本地文化、歷史、利益等意涵,是源於港人對於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的熱愛,應是港人團結奮斗、和衷共濟、守望相助,「愛香港」的精神體現。但是,檢視近來的一些動向,不得不說,一些別有用心之人,正是打著「本土」旗號,偷換「本土意識」與「分離意識」的概念,掀起「去中國化」的逆流,並伴隨著泛政治化和暴力之風,令港陷於政斗、爭拗和內耗。將「本土」異化成「港獨」,已成為香港最大禍患,極具破壞性,不得不防啊!

  事實上,愛鄉重土,是人之常情,各地無有例外,香港的「本土」意識,具體講也是一種「集體記憶」,是對香港自身文化、歷史與利益認同的基礎上形成的自我認同,是一種自然的區域意識,並不具政治色彩。曾俊華現身說法,指每當他置身舊生圈子,無論是叫口號或者唱校歌,都令他覺得學生對學校那股近乎狂熱的歸屬感,這種情感,大至國家民族,小至一間學校,都會存在。可見,這種「本土」意識應是愛鄉愛土的地域情感意識,不應牽扯到身份認同與政治認同問題。
 
  現在的問題是,香港「本土」意識遭到歪曲和利用,並被異化成「港獨」意識,令政治身份的認同超越地域情感的認同。一些人打著「本土」旗號,抗拒內地,拒絕「一國」,以具有很強欺騙性的「在地」、「為港發聲」等言論蠱惑人心,吸引了一些偏激人士或涉世不深的年輕人,以至於有「本土」意識導向的人不一定是「港獨」,但主張「港獨」的人卻大都具有所謂的「本土」情結。這些「本土派」形成一種政治力量,意圖把香港引往「去中國化」的方向,有人更視法律如無物,行為肆無忌憚,走向民粹主義、暴力主義和恐怖主義。如反內地客的所謂「驅蝗」行動;港大學生會刊物文章宣揚「港獨」,鼓吹「勇武抗爭」;升旗儀式上背對國旗、噓國歌;甚至有本土激進組織制造炸彈,企圖引發混亂。不久前立法會外的垃圾桶縱火引爆案,涉案人士就屬於「本土派」激進組織。
 
  可見,香港的「本土派」已屬病態,「本土」意識已扭曲異化,他們口頭愛港,實際恰恰相反,是破壞治安與秩序,危及市民安全,抹黑香港形象,挑動兩地對立,損害港人利益,這與正常的「本土」意識有著本質的區別。市民必須認清披著「本土」外衣的「港獨」真面目,不容其破壞法治,否則後患無窮!
 
  香港商報評論員 周武輝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