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開年在即。新一年里,中國經濟如何積聚能量、備足“干糧”,平穩啟動新一個五年開局?
治大國如烹小鮮,中國經濟發展正處在階段更替、結構轉換、模式重建、風險釋放的關鍵期,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松弛懈怠,“油鹽醬醋”都要恰到好處,火候更要適當。當前,盡管國際經濟形勢依然嚴峻,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和矛盾仍然錯綜復雜,但中國經濟完全有理由穩步邁入2016。
細細盤算,2016年中國經濟繼續實現穩增長的“柴米油鹽”已然齊備。
“柴”—動力所在。中國如何加快發展新動力,實現新老動力的平穩轉換,成為“十三五”時期關鍵問題。當前,戰略新興產業勢頭正旺,“互聯網+”、綠色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等新領域相當活躍,中國又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市場和有競爭力的產業配套條件,產業面臨大規模洗牌重組的機遇,完全有可能在新領域涌現出一批世界級的技術、產品、商業模式和大企業,實現動力轉換。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認為,中國新時期增長動力的構建,要形成一個“混合動力體系”,也就是要把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信息化這“五化”,與勞動力、土地和自然資源、資本、科技創新、制度五大要素結合起來,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米”—發展之本。中國經濟發展,歸根到底要靠實體經濟。實體經濟水平越高,經濟實力就越強,抵抗風險的能力也越強。如今,中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做好實體經濟是經濟轉型的重要舉措。中國高層已發出明確信息:搞好經濟、搞好企業、搞好國有企業,把實體經濟抓上去。
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2016年經濟社會發展五大任務中,“降成本”這一大任務主要對應到實體經濟。各種稅費推高成本是中國企業經營壓力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今中央定調降成本,加上一些非主營業務成本如財務成本、電力成本等也有望降低,這對實體企業是福音。
“油”—助力升溫。2015年一批新政策陸續出臺并在2016年逐漸顯效,將助中國經濟升溫加力。
中國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胡敏認為,過去一年,政府繼續大力推進行政體制改革,簡政放權改革駛入“快車道”,可以預期,新的一年中國政府職能將加快轉變,行政體制改革會繼續取得實效。此外,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2015年已經舉行了十次會議,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推進一系列改革舉措,各項改革有章有序,落地有聲,這些改革措施都將在2016年繼續顯效。
“鹽”—2016年,中國經濟有哪些“增味劑”?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宏觀經濟與政策主管周景彤認為,新一年中,投資政策將繼續加力,特別是將繼續發揮政府投資撬動作用,成為中國經濟的一味重要的“增味劑”。2016年,投資政策在引導企業增加投資的基礎上,應將更多精力放在推動政府投資上,選擇拉動力強、影響力大的項目,最大限度發揮乘數效應。可以預期,2016年中國將實施一批信息、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礎設施工程。“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的重點項目上也將在明年進一步取得成效。此外,2016年,外貿政策將結合“一帶一路”建設、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等機會,有望進一步拓展出口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