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6

熔斷好不好 市場說了算

2016-01-08
来源:香港商報

  新年短短四個交易日,內地股市戲劇性的表現就讓「熔斷」一詞變得家喻戶曉。繼1月4日,即內地熔斷機制啓動的第一天,滬指就以暴跌6.8%迎來歷史上首次熔斷之後,昨日滬指更是在開市後極速暴跌7.3%,第二次啓動熔斷收市,創下世界股壇奇觀。包括恒生指數在內的眾多海外市場,亦受到A股連續暴跌影響而紛紛大跌。在A股早早收市之後,幾乎所有媒體都將批判的矛頭指向了新實行的熔斷機制。更有傳言稱,多家基金公司已集體遊說管理層,要求對熔斷機制進行改進。一時之間,「熔斷」已成為眾矢之的,被視為股市暴跌的罪魁禍首。

  然而,把時光調回到去年9月,當監管機構就推出熔斷機制進行公開諮詢之時,輿論卻是一片支持和叫好之聲。在當時,剛剛經歷了6月股市恐慌式下跌之痛的內地投資者和監管機構認為,引入熔斷機制一方面可以給予市場一定的思考時間,令投資者恢復冷靜,澄清恐慌性消息,將市場重新引導回理性軌道﹔另一方面,引入熔斷機制亦增加了槓桿資金的持有成本和風險,有利於打擊非法配資與過度槓桿。而8月24日美國股市觸發熔斷機制的成功實踐,更是讓輿論和監管機構對熔斷機制寄予厚望。直到12月初熔斷機制方案正式確認之後,不少輿論和投資者更是將其看做穩定股市、維護中小投資者利益的利好消息。

  那麼,熔斷機制究竟是好是壞?正如一句名言所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熔斷制度好不好、有沒有起到制度設計的預期作用,四天來的股市實踐已經給出了清晰的否定答案——「四天兩斷」的熔斷頻率,不僅遠遠超出熔斷機制針對「偶然性」市場狀況的設計本意,5%和7%這一過分接近的熔斷閾值,也沒有起到釋放市場風險的作用,反而加劇了下跌預期的「磁吸效應」,更令恐慌性情緒蔓延到接下來的交易日。而1月7日開市後僅13分鐘就因熔斷而收市的極端狀況,更是已到了令資本市場陷入喪失基本功能的尷尬境地。

  毋庸置疑,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全球多地的實踐來看,熔斷機制確可對資本市場的良好運作起到一定作用。但是,熔斷機制的良好運作,必須放在具體的市場生態之中進行考量。對於以散戶為主導力量的內地股市來說,市場本就存在著盲目性強、「羊群效應」明顯的特徵,而漲跌停板、T+1等制度亦已部分地起到了「熔斷」的作用。加之以過分簡單的熔斷機制,必然會給股市流動性乃至市場穩定造成極大負面影響。

  昨日深夜,中國證監會發布聲明,承認熔斷機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為了維護市場穩定,決定自1月8日起暫停實施熔斷機制,這應是實事求是的,希望有助市場穩定。2016年初的這一場股災,再次為有關經濟當局上了沉重一課﹕不尊重市場規律,早晚會受到市場的嚴厲懲罰﹗

  香港商報評論員 萬青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