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建制宜主導本土議題

2016-01-08
来源:香港商報

  容雍

  「佔中」以來,本土意識愈發高漲,傳統「泛民」已有政黨在考慮如何將本土意識納入黨綱,建制方面也注意到有關現象。實際上,建制亦須有所應對。

  把本土意識導向正面

  誠如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所說,近年流行的所謂本土意識與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有著不少共通之處,兩者都是對本身的身份、傳統和文化,有著強烈的感情和自豪感。這種感情轉化為正面的動力,可以推動學生對學校、港人對本土作出無私的貢獻。問題是,不能走向狹隘,產生排外的情緒,否則就會劃地自限,甚至出現類似納粹的思潮,帶來仇恨和殺戮。

  建制必須釐清,本土利益與內地融合不一定站在對立面。內地與本港為鄰,幅員遼闊,一直以來都是本港經濟和文化的腹地。事實上,與內地融合的最終目的,也是照顧本土利益,令香港把握發展的機遇。比如說,內地開放自由行,便利內地旅客赴港,原意是協助香港經濟走出沙士陰霾。只不過,發展到後來,客流過多,才觸發了兩地間的摩擦,若能及早在促進旅業和保護社區原貌間作出平衡,本可趨利避害,減少爭端。故此,與內地融合的工作,建制還應繼續做,只不過要更加細意斟酌,找到平衡點,不可過猶不及。

  現時,部分港人由於過度敏感,強調兩地區隔,還會做出一些自以為維護本土利益,卻原來傷害本土利益的事。比如說,民建聯提出的設置邊境購物城,本意是疏導內地旅客的人流,讓他們在邊境購物,避免有太多人前往市區。可是,這個建議竟被指責為「割地賣港」。由此可見,建制還須擔負起教育市民、釐清真相和化解矛盾的責任,使一些好的政策更容易落實。好像邊境購物城,在自由行最熱的時候提出,可是拖到如今旅業日漸蕭條還未建成,就是一大敗筆。

  建制應關顧本土利益

  另一方面,面對本土意識的高漲,建制亦應更多地關顧一些「本土派」關注的本土利益。比如說,這些年來粵語流行曲日漸式微,令許多港人感慨萬分,有人擔心粵語的地位大不如前,若能予以支援,相信當能獲取民眾的好感。建制可以找出一些方法,維護粵語的地位,舉辦一些活動,促使大眾喜愛粵語、欣賞粵語。再具體到一些語言政策,亦可保障粵方言人士的利益,這些都可緩解港人的本土情結。

  如果反對派有些不利本土利益的舉動,建制更應高舉本土利益,予以跟進。比如說,2001年的「莊豐源案」,案中父母均非港人的莊豐源,最終卻在公民黨的支援下,得到居港權。這個案例導致日後內地孕婦及雙非兒童湧港,引發港人的不滿。若再有這類事情發生,建制派應循法理爭取案件的裁決符合本土利益。這樣,縱使裁決未如人意,也能得到市民大眾的認可。

  本土意識並非洪水猛獸,只要不失諸偏激,其實應是凝聚建港力量的泉源。如何將本土意識導向正路,對於建制來說是當前的一大挑戰。面對本土意識,建制不應回避,而應化被動為主動,為港人建立正面的本土意識。如今「泛民」政黨既有意將本土意識納入黨綱,建制黨派何不也積極考慮本土議題,乃至把本土意識納入黨綱?相信這將是與時俱進的做法。至於特區政府,在制訂各種政策時,也當更為周詳地考慮到本土利益,在一些情況下,還可闡釋有關政策如何照顧本土利益,讓市民感覺到政府的確是為港人謀福祉。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