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時裝業應走批發市場之路

2016-02-26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 李秀恒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日發表的預算案,「派糖」派得比以前務實,例如寬減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和提高免稅額、寬減差餉、向領取社會保障金額的人士發放多一個月的津貼,以及提高供養父母免稅額等,對紓緩市民大眾生活壓力有實際的幫助。

  作為商界人士,最關心的當然是經濟政策。財爺今次很強調未來一年全球經濟不容樂觀,香港也不可能獨善其身,明白到中小企的困難,故將采取多項措施扶持,協助中小企渡過難關,包括融資、產品創新和開拓市場等,都有所安排。尽管未能盡如人意,不過也感受到財爺的用心,所以這份預算案,相信工商界是接受的。

  栽培設計師助升檔次

  在推動經濟發展方面,筆者想集中談談關於時裝業的發展。整份預算案洋洋2萬多字,其中只有300餘字是講述推動時裝業發展的,似乎不起眼,但筆者卻認為值得深入探討。

  香港最早期的制造業,就是以紗廠和制衣業為主,故服裝業是有基礎的,從業人員也不少,也曾創出過一些品牌。后來工業北移,制衣廠紛紛搬到珠三角,大批量生產,經香港轉口到海外。據政府的統計,本港服裝及衣服配件整體出口,每月平均約為140多億元,仍然是主要貿易之一。

  但是,這些服裝大都是檔次較低,缺乏品牌效應,經濟效益有限。如何把香港時裝提升到創立服裝品牌,闖出名堂,一直是業界談論的話題。所以,政府如在今次預算案中明確提出推動時裝業,對業界來說,無疑是「久旱逢甘露」。

  時裝的「靈魂」是設計。時裝能否走俏天下,暢銷各國,關鍵是設計。近年做得出色的韓國「東大門設計廣場」,就是把設計置於首位,該廣場每年舉行的時裝表演,展示韓國設計師的新作品,吸引不少買家青睞。筆者上月才特地前往參觀,的確很有啟發性。

  長沙灣是港版東大門

  預算案中,提到會參考其他時裝都會,包括倫敦、紐約和首爾的經驗,為時裝設計師設立創業培育計劃;以及成立資源中心為年輕設計師提供技術培訓和支援;透過「創意智優計劃」,資助10名本地新晉時裝品牌的設計師參與巴黎時裝周;貿發局亦將為香港設計師在紐約時裝周舉辦時裝表演,在當地推廣品牌,提升知名度,吸引海外買家。下半年,貿發局又會首次舉辦年度國際時尚匯展CENTRESTAGE,以及在「設計營商周」期間舉行香港和亞洲品牌的時裝展和論壇。

  大力栽培時裝設計師,為他們提供學以致用的機會,對提升本港時裝業的檔次當然有幫助,但這并不足夠,因得益的人數有限。要推動整個時裝業的發展,便應該走專業批發市場之路,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力,這是需要政府牽頭的。

  理工大學兩年多前曾發表過一份研究報告,指出長沙灣區可發展成為時裝批發市場,原因是一來該區目前已是成衣批發集中地,具備了批發市場的雛型;二來區內有不少工廠大廈,可成為批發市場的服裝生產、展銷和后勤基地,不用政府為覓地而頭痛。

  民間待政府牽頭

  今年海內外經濟環境均欠佳,本港旅游業和零售業生意亦吹起冷風,若能打造出一個港版「東大門」,不僅可帶動經濟增長,還可成為有吸引力的新景點,對刺激旅游和零售業都有幫助。

  香港雖是國際著名的商業城市,但九成以上是中小企業。發展服裝批發的好處,是經營門檻較低,中小企容易參與,亦可容納更多人就職。據保守估計,如批發市場成功發展起來,本港的服裝出口會有兩成增幅,以平均每個月140多億元出口額計算,即每月可增加約30億元收入,且可創造的職位數以萬計。

  「提升和推廣香港的批發產業」,是特首梁振英參選政綱內容之一,且香港沒有外匯管制,無商品增值稅,一般貨品又無進出口限制,加上內外交通便利,法例完善(包括商標和知識產權保護)及商譽良好等優點,其實很有條件發展時裝批發市場。年前,有一批制衣業人士組成「服裝發展委員會」,把有意回流返港的廠商組織起來,將香港服裝的設計、生產、宣傳、展銷、批發及零售等集中,讓長沙灣變身成「東大門」。這反映出民間已有所準備,現就要看特區政府的積極性了。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