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多,我接觸了很多科技創新類企業。我感覺時代發展得太快了,別人跑得太快了,我真想脫了鞋子追上去。”在廣東代表團第一次全體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市龍崗區南嶺村社區居委會主任張育彪的“廣式”普通話和樸實的表達引起現場代表的關注。
張育彪感慨地講道,當前政府把村集體經濟當小學生在管,基層想變通改革,但擺在面前的條條框框實在太多了。村集體經濟也是企業,也一樣需要轉型發展,應加快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政府要適度松綁,讓基層集體經濟更有活力。
“我的夢想是通過科技創新,帶著村民敲鐘上市。一個社區的發展很重要的是實現可持續發展,讓父老鄉親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這種美好生活的實現就需要轉型,要大力發展高科技企業。我們的夢就是在未來3年左右培育一兩個控股優質上市公司,希望能帶著我們村民去敲鐘上市。村集體企業不應該局限在自己一個村,而是要在市場經濟中向現代企業看齊。”張育彪介紹,近兩年南嶺村正在做一些嘗試,包括不再以出租為主要模式,而是與科技創新類機構合作、收購科技創投公司。
目前南嶺村跟清華大學合作了一個創新園,包括創客空間,2015年12月已開園。張育彪強調,合作項目不再以收租為主要模式,而是共同成立基金,各占50%股權,目的是想在孵化科技企業中獲得長遠利益。他們還與英國牛津大學合作設立南嶺牛津科技合作園,預計今年5月開園。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并不是每個村民都能理解你,頭上頂著巨大壓力。但從長遠來看,只有投資高科技產業才會有出路。他表示,南嶺村集體股份公司今年1月花了1個多億收購央企的一個科技創投企業。
“出租經濟難以為繼了。沿海地區,尤其是珠三角區域的村級集體經濟,基本上都是房東經濟,即以‘收租’作為主要發展模式。但這種發展模式不可持續,靠土地、靠房租過日子畢竟不長遠。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需要轉型。”張育彪稱,這也是南嶺村要參與投入高科技企業的原因。
在沿海如深圳、東莞等地,由于地處改革開放前沿,經濟高速發展,這些地方的經濟發展過去相當程度上依賴外商投資,當地農民“洗腳上岸”依托土地建設住宅和廠房,通過出租房屋收取租金,村集體經濟同樣通過“房東經濟”賺取租金。
隨著城市經濟和產業結構不斷升級,這種以“房東經濟”為主的社區集體經濟面臨轉型。以深圳為例,作為改革開放的窗口,過去社區集體經濟通過建立標準廠房、吸引“三來一補”產業。但現在深圳的產業結構已經發生調整,要打造高科技產業以及金融等服務業,低層次的開發建設顯然不合時宜,集體企業運營方式也應發生改變。
“我們集體經濟也可以參與和培育新興產業。”張育彪表示,希望政府能明確基層集體經濟也是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的主力軍,對村集體企業要分類管理,不搞一刀切,允許和鼓勵經濟發達地區的村集體企業先行先試。
張育彪也坦承,集體經濟轉型缺乏人才,計劃收購風投企業,通過資本投資進行轉型,雖然投入很大,但值得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