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630

PPP成房企轉型重要突破口

2016-03-15
来源:香港商報

  2016年兩會上,政府報告強調了要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完善政府和社會資本的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下文簡稱PPP模式)。在新型城鎮化大潮下,綠地、恒大、萬科、中信等眾多地產商開始轉型城市運營商,探索PPP模式。那麼PPP市場到底存在什麼樣的機遇呢?

  政策層面

  PPP模式引入中國已三十餘年,期間亦經歷停滯,但目前從國家層面再次對PPP重點關注,使得PPP模式進入新一輪推廣探索階段。作為一種重要的國有資本與社會資本結合的投融資創新,PPP將會有更多的項目突破。在房地產行業被注入了新的融資模式的同時,政府致力於完善管理機制和治理模式,企業同政府共擔風險,降低地方政府債務壓力,從而提高公共服務或產品效益。

  市場發展

  一方面,中國大量的基建投資需求意味着未來PPP市場規模龐大。據業內估計,在未來五年,我國每年應該有逾十萬億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其中10%到15%會采取PPP模式。以此計算,未來十年PPP市場將超過十萬億元。另一方面,PPP模式將取代傳統融資平台,減輕地方政府債務壓力。與平台貸款為主的間接性融資相比,PPP能通過參股公私合營項目的公司撬動社會資本,或發行多種新型債券的方式進行直接融資。尤其對於地方政府而言,政府債券發行受制於赤字率,加大規模還須依賴PPP經營主體。此外,PPP也有利於促進地方政府舉債規範化、透明化,維持自身信用程度。

  盈利模式

  在PPP模式探索中,城市更新中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型城鎮化推動的產業新城、體育館、會議中心的社會服務類工程等都是房企參與投資并開發運營的切入點。對於這些項目,企業可獲得多種短期及長期的利潤:通過城市更新類項目,企業可短期內獲得一線城市中心或其他潜力城市核心地塊,且長期來看,改建后的住宅及配套商業開發將帶來較大利潤空間;在新型城鎮化項目上,除了與政府共用的土地增值及項目設定的直接收益之外,最重要的是通過PPP模式紮根,獲得了綑綁項目及核心區域周邊資源的開發特許權等衍生性利益。

  三大挑戰

  然而,企業運用該模式依然存在三大挑戰:(一)PPP模式的相關法律法規并未成熟,合作也要權衡多方利益,具體實踐上可能存在操作難題。(二)開發周期長,回報周期固然也被拉長,對於上市公司短期的收入可能提升不明顯。(三)PPP模式極其考驗房企在政府溝通協作、項目規劃、資本籌措、資源整合等方面的能力。因此,PPP模式將成為房企重要轉型突破口,但其帶來的挑戰也需要房企積極應對。

  易居中國克而瑞資訊集團研究總監洪聖奇(逢周二刊出)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