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6

改善房屋供應關注樓市風險

2016-04-06
来源:香港商報

  2015年,特首梁振英在《施政報告》提出:「有必要積極探討透過房委會、房協、市區重建局及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等公共或非牟利機構,多管齊下增加資助出售單位供應,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更多選擇和置業機會。」作為對施政報告中承諾的落實,首個由市區重建局資助的房屋項目、共計提供338個單位的煥然壹居,昨天正式開始揀樓。若一切順利,今年三季度將有三百多個家庭望享受到喬遷新居的喜悅。煥然壹居的順利運作,說明政府在過去三四年間增加樓市供應,緩解市民置業難的措施,已初見成績。

  然而,與今年1月時收到12680份申請,超額近37倍的熱烈反應相比,煥然壹居的首日揀樓僅有約三成人到場、共售出19個單位,成績差強人意。究其因,除與煥然壹居的樓價較預期高之外,更多的則是因樓市轉淡而引發的觀望情緒。土地註冊處昨公布的數據顯示,香港3月份樓宇買賣合約按年跌49.2%,而買賣總值更是勁跌62.1%,雙雙創下多年來的新低。從短期看,本港樓市繼續走淡應是大概率事件。煥然壹居的銷售情況,折射出的正是本港樓市未來風險不斷增加的現實問題。

  樓市問題的复雜之處,正正在於它不僅是可供市場買賣的商品,亦是與每位市民密切相關的民生產品。從民生角度,樓市步入下行,確為緩解居住問題提供了機遇。一方面,樓價下跌令到有真正居住需求的市民重獲上車置業的良機,紓緩了市民購樓負擔和壓力;另一方面,樓價下行抑制了市場上投機和炒賣的空間,擠壓了樓市泡沫,令住屋這一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商品可以重回理性。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當局須意識到,若令樓價下行形成持續性趨勢,不排除引發系統性經濟金融風險的可能。

  房地產業作為本港的經濟支柱之一,不僅自身體量巨大,亦與金融、建築、物料等眾多上下遊產業聯繫緊密。而賣地收入作為佔港府財政收入近兩成的重要來源,亦與香港社會的管制水平休戚相關。因此,樓價走勢與經濟走向可謂密切相連。亞洲金融危機期間「負資產」滿街走仍是許多人的慘痛記憶,若樓價形成持續下跌之勢,既有損無數市民的切身利益,亦會進一步阻遏真正渴望置業的需求。另從國際大環境上看,今年美聯儲加息仍是大概率事件。實行聯繫匯率制的香港,亦將面臨加息壓力,進而影響資金流動和置業成本。故此,對樓市走向和風險應密切監視。

  特首梁振英昨日接受訪問時表示,特區政府將繼續在遏抑外地炒賣和投資需求及增加供應兩大方面做功夫,不會放松。這一表態對於受困居住問題的市民來說,無疑是負責任的。但與此同時,當局亦須密切注視房價走低可能造成的風險,適時調整政策工具,從而實現樓市政策在民生、經濟、風險控制等多方利益的平衡。

  香港商報評論員 萬青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