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香港观察】持之以恒解決結構性問題

2016-06-02
来源:香港商報

   文/ 周八駿

   5月18日,張德江委員長視察了香港科學園。5月19日,他訪問了一個養老院和一個公屋單位。發展創新與科技產業,解決養老和住房問題,是當前和今后相當一段時間香港必須調動市場和社會資源切實展開的結構性調整。

  著力發展知識經濟

   21世紀世界經濟的總趨勢是走向「知識經濟」,而創新與科技是知識經濟的「靈魂」。香港雖然被不少人視為已是一個服務業高度發展的「發達經濟」,至今知識產業占本地生產總值的比重卻不到四分之一!

   本屆政府為設立一個創新及科技局以主責推動香港發展創新與科技產業,不得不花費2年多時間來克服反對派在立法會的重重阻礙。逝者已去,來者可追。在拓展創新與科技上將蹉跎了的歲月追回來,不只是本屆政府餘下任期的職責,也是今后幾屆政府必須「接力」的使命。

   香港經濟長期以地產業為主柱,不僅妨礙知識產業發展,而且導致樓價居高不下而使不少居民尤其青年人難以置業。置業養老是辛酸苦澀

   香港人職業生涯的大部分時間是為了購買一個居所,大多數人難以儲蓄足以安度晚年的金錢。於是,置業和養老就成了在一定程度上相關聯的兩大民生問題。

   就在張德江委員長訪港前,4月30日,浩洋青年商會公布其於今年2月至4月以網上問卷及親身訪問模式訪問738名香港成年市民的結果。84.6%受訪者認為「收入及儲蓄」直接影響年齡逾45歲時的生活質素;72.4%認為「居住環境」為影響因素;76.8%表示,需有足夠儲蓄才選擇退休;半數受訪者形容香港「不適合」及「非常不適合」退休人士居住。

   接著,5月12日,香港房屋委員會公布,截至今年3月底,公屋輪候冊上約有15.05萬宗一般家庭申請,較去年的14.7萬宗增加2.4%。申請者獲首次編配公屋單位的平均輪候時間,由去年底的3.7年增至今年3月底的3.9年,進一步偏離政府3年上樓的目標。

   在張德江委員長返京后,5月22日,香港工聯會公布一項研究結果,該研究搜集香港近期30個(包括450方尺以下的一手樓盤、全港十大屋苑及港島區受歡迎樓盤)的「上車費」。「上車」即「初次置業」。在六成按揭下,包括首期、稅收、經紀費及律師費的「上車費」介乎100萬至300多萬港元。以2015年第4季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為基礎,假設兩人家庭月入3萬港元,扣除強積金后即使零支出下月儲28500港元,最少需近4年,方能購買天水圍嘉湖山莊一個售價約290萬港元的441尺單位。部分樓盤則需青年人儲錢逾10年方能「上車」。

   冷冰冰的數字背后,是活生生的辛酸和苦澀。近些年,香港社會愈益兩極化既表現在政治對立,也展現為階級分化。如果沒有社會貧富差距不斷擴大、越來越多人尤其越來越多青年人置業越來越難,那麼,今天香港的政治對立是不會如斯嚴重的。

  必須堅決遏止「港獨」

   因此,在當前和今后一段日子,特區政府和香港社會各界在政治上必須堅決遏止「港獨」,在經濟和民生上必須加快結構性調整,雙管齊下,兩手都必須硬,兩方面都必須取得明顯成效,香港方能避免為絕大多數香港居民所不願想更不願見的局面。

   張德江委員長既代表中央明確表示香港必須遏止「港獨」,也代表中央鼓勵香港加快結構性調整。在電視熒屏上看到,他要求特區政府千方百計增加土地和房屋供應,指示香港在解決養老問題上借鑒內地經驗。

   本屆政府為增加土地和房屋供應可謂竭盡全力,相比較,對待養老問題頗為躊躇。因為擔憂結構性財政赤字提前發生,政府有關人士已一再公開否定全民退休保障計劃。但是,面對社會壓力,尤其反對派以爭取全民退休保障來鼓動民情,政府需要提出既在財政上可行又切實緩解問題的方案。

   張德江委員長在香港社會各界歡迎晚宴上指出:香港「一些深層次矛盾總是要經過一段時間才會逐漸地顯露出來,這有其客觀必然性。今天暴露的許多問題,有些是多年積累而來,有些是新出現的,解決起來也絕非朝夕之功。」無論現任行政長官連任與否,本屆政府已進行的結構性調整需要持之以恒。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