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關鍵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突破

2016-08-09
来源:香港商报

   內地海關總署昨公布最新外貿數字,出入口表現持續疲弱。7月份的出口總值,以人民幣計算雖然同比增長2.9%,但以美元計則下降4.4%;進口方面,以人民幣計則跌5.7%,以美元計更瀉12.5%,兩者均較市場預期為差。而總結今年首7個月,以人民幣計,出口和進口分別下跌1.6%和4.8%。唯一可喜的,乃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有所回升,預示第四季形勢料將改善。

 
  昔日,人民幣匯率下跌,被視為提振中國出口的靈丹妙藥;可從最新數字看,這條定律或許不再適用。事實上,以人民幣計出口增長,以美元計則出口下跌,正是此中一大反映——為何出現如斯相反現象?因為人民幣兌美元在過去一年貶值顯著,故此中國出口的確變得便宜,以人民幣計出口總值甚至有所增加,然而,這只是貶值了的、購買力下降了的人民幣,所以真正所賺外匯(美元)其實不增反減。也就是說,期內人民幣的貶值,并未真正刺激到出口增長及外匯收入;進一步言,這反而損害了對外購買力,以致進口持續每況愈下。7月份的數據便顯示,同期人民幣兌美元下跌,傳統智慧預示中國對美出口應該上升,惟實際卻下跌了3.1%;相反,同期人民幣兌歐元上升,傳統智慧預示中國對歐出口應該下跌,惟實際則上升了1.7%。可以看到,人民幣匯價與出口的反向關系,好大程度已非必然。
 
  鑒於此,中央政府實已準確把脈,正如上月底由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所指,既要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與此同時,亦要通過實施擴大總需求、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良好發展預期的組合政策,來努力保持經濟平穩發展走勢。當中,在供給側改革取得突破,無疑最為關鍵。畢竟,如前所述,透過人民幣貶值來打價格戰,或已不合時宜,重點應放在轉型升級,透過質量提升來增強出口競爭力。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才是健康地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此外,采取辦法穩定內外需求,由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措施,到貫徹穩健的貨幣政策,視乎情況研究新輪降息降準等。當前來說,依然存在相當政策空間,尤其是日本、英國經已擴大財幣兩策,展望歐洲方面也勢追隨。
 
  環球經濟前景轉淡,無可避免會影響到中國的外貿表現。英國脫歐便為區內經濟罩上極不確定的陰影,嚴重地窒礙了市場的投資與消費意欲。至於美國復蘇步伐盡管較佳,但總統選戰也存在著諸多不明朗因素,而且其結果可能令世界掀起新的保護主義浪潮。所以,中國還應積極開拓其他新市場,特別是推進「一帶一路」戰略發展。
 
  對於中國外貿發展形勢,中央不僅早作預先研判,并已推出系列措施應對。只要市場對中國保持信心,不要自亂陣腳,中國經濟定可繼續平穩發展。
 
  香港商報評論員李哲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