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穩經濟須增強政策傳導效應

2016-08-10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評論員萬青

 
  國家統計局昨發布7月份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水平(CPI)同比漲1.8%,漲幅連續第三個月收窄;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1.7%,降幅連續7個月收窄。從環比看,兩項數據亦分別比上月微跌0.1%及上漲0.2%,從一個側面反映內地經濟正艱難步出最困難時期,進一步走穩,顯示各項政策效應正在逐步顯現。
 
  須看到,上述數據確有很大程度的偶然因素。一方面,由於7月份強降雨、臺風等氣象因素引發的大面積汛情,以及暑期出行等原因,直接大幅拉高部分地區的蔬菜、水產、服務等價格,從而帶動了整體CPI指數上漲,而非有效消費的拉動。另方面,PPI指數的提振,大部分亦應歸功於國際原材料市場的回暖、大宗商品價格的回升。總體看,中國經濟需求仍不足,企業經營壓力仍然較大。尤其前日海關總署披露中國7月份的進出口數據雙雙下降,并遜於預期,顯示外部需求同樣疲軟。綜合而言,中國經濟面對的下行壓力仍然不小,難以輕言樂觀。
 
  有鑑於此,中央已經針對下半年的經濟工作提出系列對策。在上月底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提出「要堅持適度擴大總需求,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注重相機、靈活調控,把握好重點、節奏、力度,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良好宏觀環境」。可見,針對下半年的經濟壓力,中央已準備了兩手措施。
 
  辦法之一是繼續推進供給側改革。數據顯示,內地上半年煤炭和粗鋼產量分別下降9.7%和1.1%;6月末待售商品房面積較3月末減少2100萬平方米;工業企業的負債與成本亦有所下降,說明上半年的供給側改革已略顯成效。但與此同時,占據內地過剩產能大頭的國企產能并未真正有效去除,并有借市場回暖之機死灰復燃之勢;國有金融部門源源不斷的輸血,使得國企去產能進程不斷延遲。此外,勞動力成本居高不下,企業宏觀稅負高企等問題,亦令供給側改革的推進效果大打折扣。如何令供給側改革進一步深化,解決困擾中國經濟多年的痼疾,將是下半年經濟工作的一大重心。
 
  另一重要對策,即進一步用好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經過過去的降息降準,內地企業融資成本與負債水平有所下降,貸款規模亦有所增加。但受到國內外經濟環境影響,貨策刺激效應已不斷減弱;大部分貨幣信貸與社會融資,始終留在金融體系、國企和房地產等領域低效空轉,并未有效流向實體經濟。同時,由於政府負債水平相對較低,財政收支仍健康,積極財策有望進一步發力。如何在不搞「大水漫灌」的同時,引導資金有效傳導至實體經濟,提高政策的傳導性與精確性,將是下半年宏觀政策的另一重點。若能進一步擴大和增強宏策效應,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可期。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