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降薪裁員,未必意味著銀行業寒冬

2016-09-02
来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北青社

  銀行要想擺脫目前的困境,唯有加大對企業的支持力度,給企業實實在在的支持。

  新一輪降薪潮開始席卷金融機構。據報道,16家上市銀行中,已有多達10家銀行人均薪酬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民生銀行上半年人均薪酬同比下滑23.2%。與此同時,上半年多家銀行的員工人數也在悄然減少,中行、農行、工行、建行四大行員工合計減少超過2萬人,招行員工減少了7000多人。(相關報道見A13版)

  降薪與裁員同時出現,這在以往是很難與銀行聯系在一起的,至少這在銀行業不會大面積出現。近年來,銀行被認為是“躺著也能賺錢”的行業,無論世界財富榜還是中國財富榜,銀行都占據最顯著位置——這主要源於中國企業的錢好賺,中國居民的儲蓄貢獻大,為銀行提供了大量低成本存款,供銀行賺取很高的利息差,供銀行再通過派生存款、派生貸款等手段,源源不斷地賺取巨額收益。

  現在,降薪與裁員同時出現,是否意味著銀行業的“寒冬”已經到來?據統計,從2013年3季度開始,銀行不良貸款就告別多年的“雙降”態勢,出現大幅回升。不僅如此,銀行新增信貸面臨“資產荒”,原來風險較小的國企債務、地方政府擔保的信用債也開始爆發風險,新增資產缺乏“安全區”,可謂腹背受敵。

  盡管如此,也並不意味著銀行的暴利時代已經結束。如果銀行的經營是與經濟發展、企業運行緊密協調的,信貸投放是依據市場規律進行的,那么,銀行的經營狀況也應當比較准確、客觀地反映經濟的運行狀況,特別是企業的運行狀況,而不是與經濟運行相向而行。其實,近年來銀行的經營狀況是“失真”的,它沒有有效反映經濟發展狀況——經濟下行、企業困難加劇之時,銀行的利潤卻不斷攀升。銀行的利潤不斷攀升,是以經濟發展和企業利益為代價的。正是銀行過度強調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才使得自身的長遠利益和經濟的全局利益受到了損害。

  針對銀行降薪,民生銀行股東史玉柱表示,降低薪酬水平是昏招,企業可以減人,但決不能減薪酬,否則人才嚴重流失;企業減人是淘汰沒用的人,減薪是趕走有用的人。這話說得有道理,但忽視了另一個重要方面,那就是現在的銀行,並不只是在降薪,而且也在裁員,降薪和裁員是銀行同時出現的現象。只是需要特別注意,這樣的現象到底是短暫的還是階段性的?是一種過渡性特點還是長期走勢?

  作為銀行生存基礎的企業,尤其是實體企業,由於長期得不到銀行的有效支持,近年來普遍面臨經營困難的格局。企業活不好,銀行又豈能活好?銀行要想擺脫目前的困境,唯有加大對企業的支持力度,給企業實實在在的支持。可在效益下降的情況下,銀行能夠做出這樣的調整嗎?不調整,就只有讓效益繼續惡化下去,讓降薪和裁員始終相伴,如影隨形。

  正常情況下,降薪確實不是高明的招數,裁員也不是企業擺脫困境的有效手段,但面對效益下降、經營困難,“躺著賺錢”的時代可能一去不複返,銀行不得不出此下策。從目前的經營理念和思路來看,一些銀行似乎並沒有認識到問題的嚴重,而仍然沿襲傳統的思維模式,那么當前的困難將很難擺脫。這也進一步說明,加快金融改革,已成為金融行業最為緊迫的課題,特別是讓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攪和銀行這潭死水,讓銀行不再在沒有競爭中無序發展,是關鍵中的關鍵。

  降薪與裁員,不一定代表銀行業的“寒冬”已經來臨,但是,如果不轉變觀念,不調整思路,銀行的“寒冬”總有一天會出現。一直以來,銀行業存在的許多風險,都是在政府的支持下得以避免和化解,現在銀行自身如果沒有足夠的警覺,不采取強有力的措施,風險遲早會爆發。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