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定任務”去產能的思維該拋棄了

2016-10-21
来源:新京報

  作者:盤和林

  “定任務”增加產能或難以達到價格下降的目的,長期看需要摒棄計劃經濟思維,真正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決定作用,才會產生合意的去產能結果。

  據媒體報道,10月18日,國內大宗商品期市呈普漲態勢,其中,焦煤報收於1180元/噸,漲幅達4.28%,盤中更是創出了近期新高1194元/噸。為了遏制煤炭價格上漲的勢頭。近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於適度增加部分先進產能投放保障今冬明春煤炭穩定供應的通知》,而山西焦煤集團已制定了煤炭產能釋放方案。根據方案,該集團旗下27處煤礦將在第四季度按照330個工作日制度生產。

  筆者認為,此輪煤炭價格上升既有去產能導致產量驟減的原因,也有去產能過程中大量“關停並轉”中小企業、民營企業所導致的削弱市場活力有關。“定任務”增加產能或難以達到價格下降的目的,長期看需要有關職能部門摒棄計劃經濟思維,真正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才會產生包括價格、產能等社會合意的去產能結果。

  有人稱,煤炭價格連創新高是因為煤炭行業去產能工作取得較大進展。事實上,煤炭行業去產能後,產量急劇下降,導致供需失衡引發價格上漲,這確實是一個基本的經濟學規律,但這顯然不是一個社會合意的結果。煤炭價格的異動不僅加劇了下遊鋼鐵行業的困境,甚至直接影響生產者價格指數(PPI)的走向,給我國經濟回暖、穩增長等造成了極大困擾,以至於國家發改委不得不再次用行政指令的方式來釋放所謂的先進產能,以平抑煤炭價格。有關部門似乎再次陷入了“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僵局之中。

  “定任務”究竟能否確定社會合意的產能?這是此輪去產能的重要反思之一。從上至下制定任務、分解任務,問責落實等,這樣的做法毫無疑問見效很快。但市場需求並非靜態量,“計劃不如變化快”,產能自上而下的“計劃經濟”曾讓我們遭受重創。世界經濟史一再證明,“計劃經濟”模式是行不通的,“定任務”無法確定市場上合意的產能邊界,如果仍靠“定任務”釋放產能同樣不會產生合意的市場結果。

  此輪煤炭價格連創新高的症結不只因產量驟減。產量固然重要,但並非全部。行業的集中度,或者說壟斷因素對價格影響也很大。去產能“關停並轉”,首當其沖往往是中小企業、民營企業遭遇滅頂之災,國企卻因此不斷壯大,成為巨無霸企業。但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往往被公認是最具競爭活力、生產效率的經濟體之一。某種程度上,這實際削弱了市場活力,甚至降低了生產效率,價格自然會上升。

  大量具有價格靈活性的中小企業被去產能“革命”了,剩下的巨無霸煤炭企業增加了議價能力,產能上升未必能實現價格下降。筆者粗略地搜索了一下此次各地煤礦去產能的做法,很多省份往往將落後產能直接與“中小煤礦”關聯起來。報道稱,而隨著各省去產能速度的加快,中小煤礦和“僵屍企業”恐怕也難以再“存活”。具體來看,山東、山西、甘肅等地都在著手處置中小煤礦和“僵屍企業”。

  “定任務”究竟能否確定什么是先進產能?這是此輪去產能的重要反思之二。大型國有企業就是先進產能嗎?實際上,企業規模大小、產能大小並不一定與企業優劣直接畫等號。例如,小鋼企並不一定就是劣質產能,河北天柱鋼鐵集團年產能只有360萬噸,但2015年盈利2.8億元;而大型鋼企武鋼、鞍鋼出現幾十億的虧損,又該如何評判?

  其實,市場有一個高效的確定合意、先進產能的機制,就是市場出清。以煤炭企業為例,一旦出現超額供給,價格就會下降,企業第一反應就是停止新增投資或減少產量,或通過提高生產效率、企業經營效率等方式實現價格下降,而一些落後產能被出清市場。在這一過程中,企業為了生存不斷進行技術革新,優化管理,優勝劣汰從而提升了整體經濟競爭力。

  事實上,我國產能過剩行業的浪費源於國家貸款、財政補貼、GDP考核等非市場因素,致使國有、大型企業不是基於利潤等市場因素來決定產能,該減產的沒有減產,這是市場出清失靈的結果。因而,去產能的重要任務是恢複市場出清機制,要真正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而不是以“定任務”陷入去產能-增產能的困境中。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