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0

刘延东宣读习总贺信:要让博物馆馆藏活起来

2016-11-11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陈柳燕报道: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昨天在深圳五洲宾馆开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对论坛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亲临开幕式宣读贺信并发表演讲。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省委书记胡春华莅临会场。广东省省长朱小丹、深圳市市委书记马兴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班德林、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等分别致辞。为期3天的论坛备受瞩目,来自世界各地的百多位知名博物馆馆长云集一堂,共同探讨如何发挥博物馆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与跨文化交流的作用。论坛将持续至12日。

  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本次论坛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国家文物局、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深圳至正艺术博物馆承办。

  开幕式上,刘延东带来了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在贺信中习近平指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化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中国博物馆事业已有100多年历史。近年来,中国各类博物馆在场馆设施建设、藏品保护研究、陈列展示和免费开放、满足民众需求、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不断取得进展。中国各类博物馆不仅是中国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当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习近平强调,希望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们集思广益、凝聚共识,让世界各国博物馆的丰富馆藏都活起来,为共同保护文化多样性、增进各国人民相互了解、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深圳宣言》推动博物馆事业

  刘延东致辞时表示,如今中国博物馆数量每年新增200家,全国馆藏文物已达4千万件。博物馆高级论坛的召开能增进人民之间的了解与友谊,更好地推动各国文博领域的合作。她鼓励博物馆应进一步提升开放水平,更好地发挥社会的作品;鼓励博物馆进行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在博物馆的转化和利用。同时她还指出,各国政府间应加强合作,建立促进博物馆在陈列展览、文物保护、人员培训等方面合作的保障机制。

  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博物馆应加强濒危文物的抢修,完善智慧博物馆建设;下一步将促进免费博物馆的推广,为推广博物馆文化创造条件。」此外,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表示,本次论坛将发布《深圳宣言》,为推动博物馆事业做出贡献。

  在为期3天的论坛里,与会嘉宾将共同围绕「新兴博物馆的创新、形态和挑战」、「战乱时期的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的责任及从业人员的道德与技术标准」及「博物馆、收藏品及文化资产方面的公共政策发展」等议题进行深入讨论。

  为明天收藏今天

  昨日下午,「以新兴博物馆的创新、形态和挑战」为主题的平行论坛开启首轮头脑风暴。在「新兴博物馆的创意途径」与「重振国家博物馆」两个  议题框架下,来自日本、巴西、埃及、越南、赞比亚等国家以及内地的博物馆及行业负责人各抒己见,展示各自国家博物馆建造特色的同时,也提出了有关博物馆未来发展的各种设想。正如巴西明日博物馆馆长里卡多皮奎特先生所言,博物馆不仅是为今天而收藏昨天,更应当为明天收藏今天。

  新兴博物馆创意无极限

  埃及遗产部部长哈立德阿纳尼先生通过大量的照片与图片展示了包括NMEC、GEM(大埃及博物馆)的建设情况与以及埃及国家博物馆的现状。

  其中,NMEC将在两个月内竣工开馆;投资10亿美元、占地40万平米的GEM将於2018年6月部分开放,10万件古代艺术品将重现法老时期的完整收藏。作为一个从不缺乏珍贵文物出土的国家,由於政治动荡、安全局势不佳影响,埃及一直面临文物保护不当、文物被盗和文物走私问题。哈立德阿纳尼先生表示,埃及政府从未放弃过努力,考古工作也从未停滞。他希望三个博物馆通过互补,全方位展现埃及古文化与艺术的魅力。

  不同於埃及的古老神秘,巴西明日博物馆则展现了探索、想像、构筑未来的可能性,极具科幻色彩。通过艺术、技术与科学之间的关联,明日博物  馆为观众提供了思想的源泉,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馆长里卡多皮奎特先生称,博物馆共有「宇宙、地球、当世纪、明天、我们」五个主题,以音乐和光为介质,探讨人类与地球及宇宙的共存。

  既有形式创新,技术创新亦显重要。广东省博物馆馆长魏峻以「创新的方向」为主题,探讨新兴博物馆如何成为文化舞台的重要力量。

  据魏峻介绍,广东省博物馆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精尖」技术,打造了智慧博物馆、虚拟博物馆等项目。通过拓展至动物园、地铁、商场,建设无边界博物馆;通过延伸至海岛、村庄、大千世界,打造流动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转型正当时

  在新兴博物馆演绎各式创意的同时,国家博物馆的复兴使命显得更为迫切与重要。论坛与会嘉宾均认为,作为博物馆的传统代表,国家博物馆不能以单一职责定位功能,亟需彻底的转型与改革。提高博物馆在世界人文交流中的桥梁地位,更符合其公共文化推广的本质责任。

  上海博物馆书画部主任单国霖在发言中表示,博物馆具有文物收藏保护、教育以及学术研究三大职责。近年来,民间博物馆的发展欣欣向荣,但在鉴定方面还需要加强,作为国家博物馆,可以为民间博物馆提供鉴定方面的帮助,不仅有助於民间博物馆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博物馆直接的交流与联系。

  肯尼亚国家博物馆馆长扎兰多基邦佳先生则表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於保护与加强博物馆与收藏及其多样性和社会作用的建议书》适逢其时,国家博物馆应当按照建议书与时俱进,多为公众服务,而不是闭门造车,只专注於学术研究。

  越南女性博物馆馆长阮碧范女士通过对博物馆重新规划构架进行介绍,直观地展示了国家博物馆的转型升级进程,阮碧范女士称,通过改变展出方  法,越南女性博物馆不仅仅是展出与女性相关的物品,最重要的是展示性别平等的观点。  香港商报记者王晓蕾

科技创新 引领博物馆未来发展

  回望过去,从世界范围来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博物馆只允许中上阶层进入。而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博物馆是巴黎卢浮宫,它正式开放的时间是在1793年,这是历史上首次允许各地与各种阶层的人们,平等自由地参观前法国王室的宝藏。随着社会文明的推进,博物馆逐渐具备了更强的公共属性,让寻常百姓也能走进瑰丽的文化艺术殿堂。

  在上午的大会上,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名誉馆长艾米丽拉弗蒂指出,「不同国家、区域,甚至是边缘的地区,博物馆的数量都在不断增长,即便是在难民营里面都会有博物馆,而这些博物馆正保持着我们的传统,一直秉承着高举人文教育和关怀的旗帜,在整理、收集、保护、展示文化遗产和文物的同时,更好地探索人类从哪里来,未来应该怎麽走。」她坦言,如今随着科技发展,博物馆也迎来了新的转型时期,「未来我们关注的点应该是技术。技术带来的挑战,会使我们达到一个新的前沿。」她介绍,在过去的十年里,新媒体的出现给大都会博物馆带来了挑战,「博物馆到底该如何有效地使用这些工具才不会损失和影响了与参观者之间的联  系」,她表示,「我们不断学习,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最终达成共识,就是要抓住现在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文物保护、收藏、展示和发展的好处,以更  创新的独特的方法,结合自身情况去使用网络,因此我们开发了网页、在线的课程、搜索引擎、社交媒体搜索功能,实践证明,新媒体通讯技术给我们  带来了很多交流的便捷,让文物、博物馆与大众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和方便。」德国柏林佩加蒙博物馆古西亚地区分馆馆长马库斯稀格特先生亦告诉记者,「博物馆作为一个记录和谈论人类历史的工具与平台,其最大的挑战就是数字化的转型。」他举例,德国许多博物馆已经采用了3D体验技术,把对考古展品的观赏体验提升到3D数字化,来增强现实互动应用,特别是增强年轻人、孩子与展品的互动和参与感,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技术体验,使人们会更青睐於去博物馆参观。

  「而这些技术应还可以管理更多的藏品,如果你有一个考古展品的3D模型和一个手机APP,你就可以在手机上点击、记录这个展品,你可以获得数据库里关於它的资料。」他说,「这就是数字化转换,它可以渗透到博物馆运营和传扬文化多样性的方方面面。我们应该抓住科学,运用更多不同的技术,努力去发挥新的模式,依靠科技去达到更好的未来。」

让博物馆在大众生活中发挥作用

  就像每座城市都应该拥有书店一样,每座城市也都应该拥有一间博物馆,可以让城市里的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雨,接受文化与文明的熏陶和洗礼。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名誉馆长艾米丽所言,博物馆的藏品,显示了自然和人类历史的多样性,同时也是人类在这方面进行的研究和所得成就的展示。她说,「如今世界各国博物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已越来越多,这种现象令人高兴。通过这种交互,我们都能够从展品和展览中向观众传达的信息,是一个很高质量的教育的机会。」她指出,「当博物馆发展在与时俱进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年老的社会群体,他们可能没有办法那麽方便出门或旅游,我们如何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而对於千禧一代,他们非常有创造力,他们的话语权在不断地增加,他们的需求又是什麽?」她说,就如同深圳,城市的飞速转型中,也带来了年轻一代新的变化,「那麽,针对这些新新人类,博物馆在展品的设计和活动互动上,应该如何在保存传统和服务传统的同时,打开博物馆新的可能,迎接新的时代,更好地完成转型,是一件非常需要探讨和交流的事情。」她还表示,在未来,博物馆将会面临更多挑战,因此她指出,不管是公立或是私立博物馆,都应该给博物馆管理团队提供专业培训,为公众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教育机会。

  俄罗斯「莫斯科城博物馆」协会主管依卡特琳娜塞莱兹涅娃女士亦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她看来,现代博物馆不仅是面对成年人,更重要是需要抓住年轻人,抓住小孩,「年轻的孩子应该从小就了解过去,不管是历史中好的一面还是坏的一面,都应该全面地向孩子陈述」,「而这个陈述的方式是多样的」。她表示,应该使用科技来传达,也要选择孩子更易於接受的方式,例如一些小游戏的互动、传统的手工制作、活泼的陈述和展示方式等,让孩子在灵活易懂的方式里,对历史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

  香港商报记者陈柳燕

   

[责任编辑:陈明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