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議員 張國鈞
雖然香港回歸祖國已接近20年,但年輕人對國家的歸屬感不但沒有增加,近年更滋生出激進的分離思想,有人公然主張「香港建國」或「港人自決」,亦有人居然說香港是一個民族。上個月,本土派年輕候任立法會議員甚至在宣誓時,公開以粗言穢語侮辱自己的國家和民族,事后還砌詞狡辯、拒絕道歉。他們的言行,正顯示出部分時下年輕人對中國歷史的無知,已經達到顛倒黑白的地步,對自己民族的無情,已經達到冷漠對立的程度。
分離言行不能容忍
全國人大常委會為了打擊這些數典忘祖的分離言行,早前及時和果斷地就《基本法》第104條作出解釋,并重申當年鄧小平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港標準,即「尊重自己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才可以參與管治香港」。對此,民建聯是非常贊同的。如果連自己的國家和民族都不認同,還有什麼資格參與管治?
今次宣誓鬧劇最終迫得全國人大以釋法去處理,實在不得不令我們反思,究竟當中出了什麼問題?我認為,這與部分香港人對歷史了解膚淺、對國情缺乏認識有關,也和目前香港中學的中國歷史教育體制存在缺陷有很大關系。
事實上,任何一個國家民族,都有其過去的歷史,國民通過學習和理解這些歷史,不但可以做到鑒古知今,更能藉此培養出對國家民族的歸屬感和自豪感。但在回歸前,殖民管治政府有意無意地淡化這方面的國情教育。而回歸后的特區政府,又在設計中史科課程時出現偏差,令年輕學子對國情越來越陌生,對中華民族的歸屬感和認同感越來越低。
市民贊成加強中史教育
所以,政府的當務之急是要制訂全盤計劃,改善目前的中史教育,包括將初中中史獨立成科,加入更多近代中國發展的情况,以及自古以來香港與內地互動的史實,令年輕一代從不同角度更客觀、理性和有系統地認識中華民族輝煌的發展歷程,以及新中國近年的長足發展。而更重要的,是要令學生因此而萌生出由衷的愛國情懷。
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日前亦表示,無論是立法會宣誓事件,還是香港社會一些人對人大釋法的底觸,都提醒我們,要切實重視在學校教育中加強愛國教育的問題。民建聯最近就初中中史科等問題進行了電話問卷調查,結果亦顯示大部分市民都有類似的看法。因為當中有七成(69.6%)受訪市民認為初中學生的中史知識不夠,接近八成受訪者(76.3%)表示贊成加強初中中史教育。
由此可見,加強國史教學已是刻不容緩的事情。否則,將來香港還可能會出現更多認賊作父、數典忘祖的年輕一代,這實在并非香港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