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特朗普當選 選民要變革?

2016-11-16
来源:香港商報

  交通銀行香港分行環球金融市場部 劉振業

  特朗普「侵」入白宮已成事實,今次之勝,不少人都希望能為他們帶來「change」。還記得8年前奧巴馬入主白宮時都是主打這議題,但人們今次期望的「change」能與奧巴馬主打的「change」相提并論嗎?

  未受惠於近年復蘇?

  2009年奧巴馬上任時,美國經濟正值谷底,其大打的是經濟牌。人人生活受困,當然不少人都想有個改變。不過,有別於2009年,現時美國經濟已全面復蘇,何解他們又想特朗普為他們帶來改變呢?

  坊間常言,特朗普是靠鄉郊及低學歷的選民支持,因為這些人感受不到近年經濟復蘇的好處,但筆者并不完全同意。圖一顯示,希拉莉與特朗普在全美不同州份的得票分布,并以州份的失業率(最新10月數據)及人均收入(2015年)作分析。圖中見到,希拉莉所得的選票一如所料大多來自較高人均收入的州份,相反特朗普選民的人均收入卻偏低。留意一點,圖中并未見到明顯的人均收入與失業率之反向關系。亦即是,坊間所言特朗普的支持者是低收入人士應是正確,但他們所處的州份失業率未見明顯高企,即這批人是否未能受惠於近年美國的經濟復蘇呢?筆者不敢肯定。

  要更準確判斷這些低收入人士有否受惠於近年經濟復蘇,筆者以各州份自2009年10月份全美失業率見頂至今的變動與人均收入作量度。計算過后,在兩黨贏取的州份上,其平均失業率的跌幅(由2009年10月失業率見頂至今年10月)同樣約為5.1%。不過,筆者再仔細觀察下,卻發現一點蛛絲馬迹。

  看看圖二,在全美州份失業率下跌幅度與人均收入之關系上,細分兩黨贏取的州份后,發現在特朗普贏取的州份,兩因素呈現顯著的反向關系,即人均收入愈低的州份,自金融海嘯后的失業率下跌程度就愈大,但在希拉莉贏取的州份則相反。另外,常言一眾美國工人因不少本土巨企把工廠移至新興地區而失業,當中以制造業的情况最嚴重,令一眾制造業重鎮的就業情况極不理想,并成為特朗普的支持者。不過,在全美十大制造業重要州份上(制造業產出占該州產出),圖二見到確實有7個州是特朗普勝出的州份,但2009年后至今的失業率跌幅卻冠絕全美(黑色圓圈),那他們真的未能受惠於近年經濟復蘇嗎?想清楚,未必一定。

  希望產業升級

  其實,現時全美十大制造業重鎮的平均失業率(4.6%)都低於全美的4.9%,故結論有點與坊間所想有別。這是否否決了坊間的全部分析呢?未必。筆者認為這類低收入人士所希望的「change」,有別於2009年奧巴馬上任時純粹擺脫復蘇的改變,而是一種深層次的結構性改革。經濟是復蘇了,亦有工開,但仍不滿現况,是否因為對未來前景感到失望,即現時行業的未來沒有希望?這就牽涉了產業再升級問題,如農業,第一產業永遠只能賺取較低工資嗎?如果把第一產業活化至能提供如第三產業的服務業,那又如何?傳統農業可變作觀光農業,德國也已開始進行工業4.0的智能化制造業。由是觀之,全球產業再升級已是大趨勢,低收入人士或許想倚靠這樣的改變來提升收入,這可能就是現時共和黨支持者對特朗普的期望。

  刺激就業甚至把經濟增長推高至4%,是特朗普的主要政策,但這是他的支持者所想嗎?如果大家不同意筆者以上的推論,那又怎解釋失業率跌至4.9%下仍然出現想「change」的選民?真的是簡單地靠基建或多起幾條路就可解決?奧巴馬主打的「change」,跟現時美國人民希望特朗普帶來的「change」,其意義可能大有不同。今次民心思變就靠一個信口開河的特朗普可解決?但願如此吧。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