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5

中國電影市場,今年才是真實,前幾年都是假象

2016-12-16
来源:中國企業家網

  從2010年開始,中國內地電影都在以令人咋舌的速度騰飛,連續5年,電影票房都保持在40%以上的增速。

  2015年,《捉妖記》、《港囧》、《煎餅俠》、《夏洛特煩惱》等國產電影票房均突破10億大關,票房總量達到440億,同比49%的票房增量也創下了近十年來的漲幅最高值。

  很快,中國電影市場變成了全世界的淘金地,以及資本市場上絕對的寵兒。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電影娛樂業共計發生了125起並購投資案,總金額達到927億元,是國內資本市場投資並購最為活躍的領域之一。電影投資在業內,被看做最簡單、靠譜的生意。

  2016年年初,好日子還依然望不到頭。開年伊始,《美人魚》創下了33.9億的票房奇跡,登頂中國電影5年來的單片票房冠軍。第一季度,國內票房再創144.66億元的高峰,電影從業人士興奮地預測,2016年中國票房總量將突破600億元。

  接下來毫無征兆地,休止鍵被突然按下。從第二季度開始,電影票房開始一蹶不振。二季度票房收入共計101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4.6%,成為5年內單季度首次票房下滑。

  到第三季度,情況仍未扭轉。暑期檔、中秋檔、國慶檔,票房變現都可謂慘淡。截至11月8日,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電影票房僅為388.6億元。雖然年底有馮小剛的《我不是潘金蓮》、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張藝謀的《長城》等大片陸續上映,但名導們也並未表現出強大的票房號召能力,票房表現均不及預期——600億元的全年票房目標基本可以確定無法完成。

  現在才是真實水平

  這樣突如其來的票房滑坡,是周期性的跌宕,還是中國電影風光大幕已落?究其原因,當然會讓許多人感到恐慌。

  12月10日,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在參加《中國企業家》主辦的“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中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中國電影市場看似下滑很大,其實今年才是真實的中國電影市場。前幾年是假象,我去年就說過,只要把票房造假去掉,泡沫就戳穿了。電影連續三年40%多的增長,你覺得可能嗎?經濟增長6%,文化增長就算高一點,十幾、二十的增長可能還是一個真實的水平。”

  王健林揭開的是中國電影一直以來的“皇帝新裝”。特別是近三年來,中國電影的繁榮以野蠻的生長態勢為代價,呈現出泡沫化的生態。

  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曾透露過一項數據:2015年中國電影市場的“票房補貼”大約在40億到50億元,約占票房總額的10%。

  過去的幾年間,為了吸引更多觀眾進入電影院,也為了推高票房,從而在資本市場、保底發行上獲得更高的估值和收益,電影制片方、發行方對票房采取了大量的“補貼營銷”手段。市場隨處可見9.9元不計成本的單場電影票價,將眾多消費者拉入了電影院。而片方的票房補貼,又直接被計入了全年的總票房中。

  這種虛假的強心劑,藥效時長當然值得懷疑。3月,《葉問3》變本加厲的資本運作黑洞被揭開。這部電影首日票房對外宣稱達到1.55億元,並在不到半個月時間內就累計了7.9億元票房。不久,網友戳破其中大量票房涉嫌超高票單價、“幽靈場”放映等注水現象。

  廣電總局隨即介入調查,查實《葉問3》票房累計實為8800萬元。快鹿集團控制人施建祥以2億元買斷《葉問3》發行權,將影片版權、票房收益打包成金融產品出售給投資者和上市公司,妄圖通過高票房提升金融產品收益和二級市場的股價,進而撬動幾倍於票房的收益。最終,快鹿集團倒塌,施建祥外逃加拿大。

  《葉問3》事件,客觀上也讓“票補”、金融與電影聯動運作等不規范手段逐漸退出了電影市場。證監會、廣電總局相繼出手調整行業亂象:11月7日,《電影產業促進法》出台,明令禁止電影發行企業、電影院通過制造虛假交易、虛報銷售收入等不正當手段欺騙誤導觀眾。這些都讓電影的“非理性繁榮”降溫,開始回歸到真實增長的水平線。

  觀眾覺醒,公司過冬

  雖然眼下電影市場進入了一個規范調整的周期,但過去幾年粗放發展下積累的痼疾並不能一時間就被連根拔除。

  近三年來,眾多資本的亂入已經綁架了影視行業,由於炒作虛高、掙錢過分容易,電影市場滿溢泡沫的同時,也使市場爛片泛濫、亂象橫行。

  作家劉震雲曾在多個場合提醒電影人將為浮躁的發展付出代價:“中國電影票房越來越高,但灑狗血的、胸大無腦、不說人話的電影居多。最近幾年觀眾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已經不再單純為視覺效果、全明星陣容的電影買單。”

  過去幾年,許多國產電影靠創意和中小制作,成功撬動了幾倍、幾十倍於投資收益的票房。這讓電影制作方開始紮堆於題材相似的喜劇、警匪等題材電影,但由於缺乏積澱和誠意,其中大部分表現平平。國產大制作電影,又囿於保險意識,缺少進取精神,更多是在挖掘既有的IP。一時間,市場上的電影都是《盜墓筆記》、《鬼吹燈》、《封神傳奇》等“舊瓶裝新酒”的作品。而制作方的制作態度多是報著迅速變現、急功近利的思想,在細節上粗制濫造,情節更是經不起推敲。上映後,制作方發現,在網絡傳播的助力下,觀眾的覺醒比他們想象的更快。

  不過,對待低迷,中國的反應速度總是走在世界前面。經曆了第一季度打雞血的期待,第二季度的票房滑坡,從第三季度開始,電影市場、影視制作公司就已進入主動調整、收縮防線、控制成本的周期。

  上半年,華誼兄弟的淨利潤同比下降40%;博納影業暑期檔的兩部重點影片《封神傳奇》和《危城》票房加起來也未突破5億。9月開始,華誼兄弟在一周內連續減持了2260萬股掌趣科技股票,套現1.42億元。

  光線傳媒靠年初《美人魚》的收益獲得了暫時的喘息機會。2016年,光線先後花費4000萬控股七維科技布局VR,又豪擲48億控股“貓眼”。年報顯示,2016上半年,光線投資共計流出現金6.6億元。2016年6月25日,光線傳媒分別發行了10億和20億的短期和超短期票據,以此來彌補收購貓眼帶來的資金缺口。

  7月23日,光線傳媒公告稱,減持部分天神娛樂的股票,累計減持天神娛樂股份200萬股,獲得現金流入1.6億元左右。王長田對外宣布,所有影視公司的從業者,都應該做好過冬准備。

  暖春何時來

  雖然目前看來,2016年票房顯然很不理想,但許多業內人士對未來發展仍非常看好。與所有經曆了過熱後又暫時陷入低潮的行業類似,中國電影也正處於兩極分化階段,實力不濟的制作團隊和投資機構將逐漸退出市場,未來將是精品的天下。對觀眾來說,這次擠泡沫運動或許會讓中國電影在內容層面上迎來真刀真槍的較量,這對市場的長遠發展來看,未見得不是一件好事。

  王健林把2016年中國電影的低迷形容為“良性的自我調整”。他認為,中國電影市場還遠未到飽和狀態。“未來十年中國電影市場,票房會持續保持15%的增長。按照這個判斷,十年後的2026年,中國電影票房將達到300億美元,大概占到全球電影票房市場份額40%到50%的規模。”

  這位已把觸角伸向好萊塢的影業巨頭對未來的市場仍保持著足夠的樂觀:“泡沫減少了,增長更可持續。大家可以在2017年年底的時候來驗證我的話。”

[责任编辑:肖静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