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評論員周武輝
過去數年,全球金融科技發展迅速,涉及包括支付、融資、投資理財、風險管理等多個範疇的金融服務應用,更衍生出無限商機。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昨指出,香港在金融科技的排名中表現不俗,活躍於數碼科技人士在2015年,曾使用金融科技產品及服務的比率,較新加坡高一倍,顯示本港在順應大勢,尋求新的金融增長點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亦說明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傳統的業務外,大有潜力可挖。面對列強環伺,香港要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絕不能滿足於已有成果,這是遠遠不夠的,仍須立足本地實際,善用和發揮優勢,尋求更多金融發展思路,拓寬金融業可以施展拳腳的領域,讓固有優勢得到再增值,才能在競爭激烈的情况下,保持自己金融強者的地位。
長期以來,香港與紐約、倫敦一起號稱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不過也面臨着越來越強力的挑戰。去年6月份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中,香港以2分之差落后新加坡,首次跌出前三甲,位列全球國際金融中心排行榜第四名,已是敲響警鐘。可幸的是,香港擁有的開放市場、法治環境、資金和資訊流通自由、與國際接軌的監管制度與市場體系、專業人才、一流的金融基建,這些優勢仍在;人民幣離岸中心建設、證券以及銀行市場,繼續支撐着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政府也意識到要在金融發展上多加功夫,努力追趕金融科技的浪潮,爭取將「另類金融業」發展為香港金融業新的增長極,目前全球百大金融科技公司中有48間落戶香港,亦有不少機構在香港推出培育金融科技公司及人才計劃。這些都有助於穩固香港金融市場的競爭力。
當然,香港亦要以實事求是的精神,正視金融業的問題和不足,在產品創新,人才培育,金融研究等領域上,其實可以多下功夫。例如金融科技的發展,就需要吸引和培養大量的專才,才能促進相關產業的成長,使其成為本港金融業新的增長源。這方面應當充分發揮金發局的功能。事實上,金發局自成立以來,提出了不少好的思路和建議,包括強化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定位香港為國際首選IPO中心;有關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的政策發展建議;發展香港成為離岸人民幣再保險中心;積極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以金融服務支持香港產業轉型;加強金融創新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等。就金發局已經提出的建議,香港金融業可以開拓發展的範圍相當寬廣,國際金融中心的潜力仍有待挖掘。而對金發局,亦應多賦資源助其工作。
國家「十三五」規劃提出鞏固和提升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和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功能、推動融資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以及深化內地與香港金融合作,加快兩地市場互聯互通。天時地利俱在,香港宜發揮自身優勢,加強與內地合作,大膽開拓發展視野,重點選取成熟項目,集中力量予以突破,自能推動香港金融中心更上層樓,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