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全心全意建設新香港

2017-02-09
来源:香港商報

  周八駿

  1月19日在參與競選第五任行政長官的演說中,曾俊華提及上世紀80年代香港向外移民潮和當前一部分香港居民打算向外移民。這樣的相提并論是值得商榷的。首先,原因不同。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香港持續出現向外移民潮,是由於這些移居外國的香港居民對於1997年7月1日后的香港前途和命運深感惶恐,更深層的原因則是這部分香港居民長期深受港英薰陶和教化,對內地和國家執政黨持有成見和偏見。而今,有一些香港居民打算向外移民,則是因為他們原有的信仰和信念遭受了重創。他們以為「九七」前建立的制度足以維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他們以為倫敦於1984年設定的「還政於民」民主路暢通能夠達致在香港移植西方政治制度的目標。這兩點都未能如願,而本地的政治領袖又未能提供他們新的信心支柱,於是,有金錢及其他條件移居外國者便動了離開香港的念頭。

  其次,規模不同。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的向外移民潮,不僅持續了10多年,而且,每年多達數萬人。而今,每年不超過一萬人。在香港本地人口自然率為負數的背景下,特區成立近20年人口總數由650萬增至730萬,可見,外來居民移居香港與香港居民移居外國或外地之净值是正數。

  最后,卻決非次要的是,條件不同。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移居若干西方國家的香港居民,從1995年開始絡繹不絕地返回了香港。據一項調查,大部分這一類人都已再度定居香港。因為,他們在移居國的境遇不及原來在香港,并且,香港回歸后借助中國經濟崛起而經濟狀况明顯優於移居國。而今,不僅香港經濟優於許多西方國家,而且,西方國家正在冒起的所謂「民族主義者的國際主義」(Nationalist Interna-tional),肆無忌憚地鼓吹「排外」,對香港打算移居這些國家的人們而言是不可能不戒懼的新因素。

  西方排外風潮令人寒心

  香港居民願意移居的是美國和英聯邦國家加拿大、澳洲以及歐洲若干西方國家。

  1月21日,歐洲多國極右翼政黨在德國中部城市科布倫茨舉行首次集會。來自歐洲各國右翼民粹主義政黨的100多名高層參加,包括法國國民陣線黨魁勒龐、德國選擇黨(Alternative fur Deutschland,簡稱AfD)主席佩特里、荷蘭自由黨領導人維爾德斯、意大利的反歐盟政黨「北方聯盟」黨魁薩爾維尼等。歐洲各國右翼民粹主義政黨的共同政治主張是「民族主義、反移民」,西方媒體名之曰「民族主義者的國際主義」。「民族主義者的國際主義」從2016年6月英國公投脫歐和11月特朗普當選美國第45任總統兩次成功中獲得極大鼓舞。法國國民陣線黨魁勒龐稱:「2016年是盎格魯——撒克遜國家覺醒的一年,而2017年將是歐洲大陸人民覺醒的一年。」

  1月2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規定所有難民將在120日內被禁止入境美國,其中敘利亞難民將無限期被禁入境;伊朗、伊拉克、利比亞、索馬里、蘇丹、敘利亞和也門共7個穆斯林國家的國民,將在90日內禁止入境美國。禁令將適用於持有雙重國籍者,但加拿大雙重國籍者除外,而持有綠卡的相關國家國民亦受影響,一旦離開美國國境,重新入境時要經額外審查。行政命令亦將2017財年接收的難民上限大減逾半至5萬人。

  誠然,「民族主義者的國際主義」沒有把矛頭直接對準香港居民,香港居民不在特朗普欲禁止或收緊入美國簽證之列,但是,香港的中國血統居民畢竟不屬於「盎格魯——撒克遜白色人種」,那些西方國家愈演愈烈的排外風潮豈能不讓香港居民寒心?!

  應引導港人建設香港

  因此,作為行政長官參選人,志在登臨香港特別行政區最高領導位置,與其聳人聽聞地把上世紀80年代香港向外移民潮和當前一部分香港居民打算向外移民相提并論,不如引導香港居民全心全意建設新香港。

  全球動蕩,香港是罕有樂土,香港政治矛盾雖然复雜而深刻,香港經濟轉型雖然困難重重,香港民生問題雖然積重難返,但是,香港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依靠中國這一全球經濟增長最主要的發動機,能夠確保比較穩定的增長。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