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防風險是中國金融主基調

2017-02-09
来源:香港商報

  流深

  繼春節前上調MLF(中期借貸便利)利率之后,央行在春節后的首個交易日再次調高SLF(常備借貸便利),并同時調高公開市場逆回購利率10個基點。這一系列動作很快被市場人士解讀為「變相加息」、「貨幣政策轉向」的信號,并引發市場對2017年樓市和市場流動性的憂慮。年后的首個交易日,A股、債市、大宗商品等市場皆出現幅度不小的下跌。但很快,官方媒體新華社及央視等先后發布報道,澄清此次上調貨幣市場利率,與存貸款利率上調的關系并非必然;報道還指出,未來央行的貨幣政策仍會很謹慎,不會貿然采取大的動作。

  連續上調貨幣市場利率

  那麼,如何解讀央行連續上調貨幣市場利率?究竟這是一次淺嘗輒止的試探,還是市場恐慌下的誤讀?

  客觀來看,近期內地經濟的表現,確實為加息可能提供了想像空間。首先,自去年底美聯儲加息之后,內地資金外流的壓力進一步加大,看空人民幣匯率的預期也不斷增加。為了緩解資本外流、維持人民幣幣值穩定,央行加息無疑是最好的政策選項。其次,隨着供給側改革初見成效和商品市場的回暖,內地正出現通貨膨脹的苗頭。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12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上漲5.5%,創下2011年9月以來新高,環比上漲1.6%并連續6個月正增長。消費者價格指數(CPI)也呈現擴張態勢,2016年全年同比上漲達2%。與此同時,中國經濟呈現復蘇態勢與樂觀態勢。近期公布的制造業及服務業PMI已連續6個月呈現擴張態勢,顯示經濟持續向好;去年四季度中國經濟增長6.8%的表現,亦是內地經濟十個季度以來的首次回升。以上情况的出現,都為央行收緊貨幣政策制造了時機與可行性。

  但同樣也沒有人懷疑,眼下的內地經濟狀况,絕非加息的合適時機:經濟回暖的勢頭剛剛萌芽,基礎仍舊十分脆弱;內地樓市泡沫在經歷了去年初的一輪暴漲之后,其中的風險亦再次放大;中國經濟「脫實向虛」的趨勢仍未得到根本扭轉,實體經濟的缺血狀况仍在加劇。此時若貿然出台加息這樣的「重拳」措施,內地經濟難得的良好勢頭必將遭到毀滅性打擊。正如節后市場對「變相加息」信號的巨大反應所顯示的,此時的市場遠沒有準備好迎接「加息」的可能。對此,央行應是心知肚明的。

  防風險就是穩增長

  其實,正如去年「權威人士」在《人民日報》指出的,「從一定意義上說,防風險就是穩增長」。自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結束后,中央已多次強調「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因此,2017年的政策走向,「防範風險」或將擺在比「穩增長」更加重要的位置。

  在此背景下,內地多個部門正在近期不斷出手,努力清查和化解有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今年1月,央行就高調進駐三大比特幣平台,清理了部分違規業務,并對平台的安全性進行檢查和警示;銀監會則在2017年重點工作任務部署中強調,將嚴控包括不良貸款風險、流動性風險、交叉性金融風險、互聯網風險、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風險、互聯網金融風險、非法集資風險等在內的7大風險;最高人民檢察院也在近期表示,全國檢察機關將嚴懲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等涉眾型經濟犯罪以及洗錢、地下錢莊、網絡傳銷等犯罪,積極參與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多個中央部門的連續行動,除了說明中國經濟的風險因素不容小覷之外,亦明白無誤地說明了今年金融工作的主線正是「防範風險」。

  從這個角度來看,央行此次采用貨幣工具進行「精確式加息」的根本目的,除了繼續向市場釋放貨幣政策穩健中性的信號之外,就是為了抑制資產泡沫,進一步防風險和去槓桿。可以預料的是,在十九大召開之前,「穩」字當頭、「防風險」仍將是今年中國金融工作的主基調。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