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1

香港零售業24個月首現反彈 需拓展網購平臺

2017-05-18
来源:21世紀經濟報道

  

  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反彈至357億港元,同比上升3.1%,結束了長達24個月以來的跌勢。不過,香港今年第一季度的零售業總銷貨數量的臨時估計仍同比下跌1.7%。

  普華永道零售及消費品行業亞太區中國/香港主管合伙人鄭煥然預測:“今年全年香港零售業有望復蘇,零售額將出現3-4%的增長,有望達到4500億港元。然而,過去十年香港人口增長率徘徊在1%以內,香港本地零售商應該尋求更長遠的可持續增長,并考慮拓展內地市場。”

  香港零售業增長前景未明

  自2013年“自由行”開通以來,內地訪港游客成為推動香港零售業的中流砥柱。然而,隨著內地游客赴港“血拼”熱潮消退,往昔風光無限的香港零售業亦日漸衰退,曾經的購物天堂依然在零售業放緩的陣痛中掙扎。

  然而讓人驚喜的是,今年“五一黃金周”(4月30日至5月2日)期間,內地訪港旅客人數創下5年新高,在4月29日至5月1日期間,經各口岸入境的內地旅客達到49萬人次,連續第3年上升,相比2016年同期的47.3萬人次增加3.6%。

  這是否意味著香港零售業已經走出低谷?鄭煥然表示,自2011年以來,游客對香港零售業的收入貢獻占比長期穩定在33%-42%左右,本地人口銷售占比仍然占據60%以上,但考慮到過去十年,香港人口增長停滯,人口結構嚴重老化,零售業增長前景堪憂。

  九龍倉主席吳天海近日出席股東會后表示,今年第一季度,旗下海港城與時代廣場整體表現好于大市,同比出現小幅增長,但他認為仍然未能判斷香港零售是否已經見底。“香港零售好像一個人發燒,發了24個月的燒突然間退燒,是否一定不會再復發我不敢講。”他坦言,并指出仍需要多觀察幾個月才能確定零售業的下滑趨勢是否已經逆轉。

  人口密集的香港擁有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購物便利,而本地的網購市場發展滯后。根據咨詢機構尼爾森的統計顯示,網購占香港整體零售額的份額不到5%。“考慮到香港市場的自身規模較小,一些本地零售商并沒有大力發展網購平臺,現在是時候認真考慮通過線上平臺拓展龐大的內地市場。”鄭煥然說。

  鄭煥然表示:“對于全球的零售商和品牌而言,中國是一個必須參與的市場,內地4.15億名千禧(2000年及之后出生的)一代消費者,將驅使國際零售商和品牌通過網絡銷售的模式,更便捷地進入中國市場。”

  他指出,這個趨勢為香港零售品牌提供新的增長機遇,目前其銷售增長高度依賴內地游客及低人口增長,而本地消費已經接近飽和。

  內地電子商務潛力大

  事實上,一些“嗅覺”靈敏的香港零售商早已通過網絡平臺進入內地市場。以珠寶零售龍頭周大福為例,早在2009年已登陸天貓平臺,并先后在京東商城、唯品會等內地網購平臺“取經”后,于2010年建立內地官方網店。

  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中國憑借消費者日益以網購為先的消費行為、創新的社交商務模式以及可靠的移動支付基礎設施,成為全球零售業的標桿。根據普華永道的統計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商品和服務的網上零售額達到140萬億元,同比增長32.1%,同期實體店的零售額僅增長了7.2%。

  “調查顯示29%的受訪者主要通過社交媒體搜索意見領袖或網絡紅人推薦的品牌或產品,而全球受訪者的比例僅為13%。另外,70%的中國消費者利用社交網絡來搜索產品或服務。”普華永道香港數字化服務高級經理Tom Birtwhistle表示。

  此外,近年來在社交媒體和直播平臺的推波助瀾下,網紅經濟迅速崛起,一些網絡紅人將數量龐大的粉絲群成功變現。“這一趨勢對現有的零售業進行了垂直化的整合,包括客戶參與度、銷售、生產等整個流程。”鄭煥然分析。

[责任编辑:程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