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酷暑而來的是車市淡季。按照慣例,汽車主機廠會給一線生產員工放“高溫假”,順便檢修下設備。但汽車主機廠的步伐並沒有因此放緩,因為還有許多事情要做,比如新車投放,比如講講“技術故事”。
十五年前,汽車還是新鮮事物,中國老百姓對於汽車的要求,僅僅只是從A點到B點的移動。如今在安全基礎上,中國老百姓對於駕乘舒適性、靜音性、豪華感、車輛品質以及節能環保,提出更高層次的要求。簡而言之,便是“高端化”。要實現“高端化”,技術是關鍵。
記得十年前,被問及造型設計時,一位本土車企高管的原話是這樣的:“我覺得剛畢業的大學生的圖紙就畫得挺好的。”十年後的今天,還是這家本土車企,花大價錢從某德系車企挖來他們的設計總監。他們用了十年時間,才弄明白有些錢不能省。雖然有點晚,但還是來得及。
逆向研發只能做到造型上的“形似”,對於“高端化”這種內在的東西,只有正向研發才能達成。正向研發成就了長安,現在正在成就著吉利和傳祺,將來或許還會成就比亞迪和啟辰。從“銷售第一”到“技術先行”,這是一個可喜的變化。中國本土品牌一向讓人記住的是“銷售”這一面,在接下來的3~5年,不出意外,中國本土品牌將以“技術”的嶄新面貌出現在世人的面前。
企業發展能否持續,歸根結底不再是“銷售”,還是得看“技術”。縱觀全球汽車巨頭,從豐田、大眾、通用,到雷諾日產三菱、現代起亞,可能呈現出來的擅長的手段不一樣,但無一例外從未減少在技術上的投放,從未停止過技術創新。
做技術,建立研發體系,沒有錢不行;只有錢也不夠。還得有前瞻性的戰略規劃、充分解讀的產品設計、動力總成系列產品開發能力、整車平台開發能力、電子電氣系統集成能力,以及富有全局觀的技術統籌能力。說起來有點複雜,翻譯成大夥都能聽得懂的話,便是“要舍得花錢,還得懂得花錢”。只有懂得花錢“效果”才會有保證。
“懂得花錢”一度被理解為“海外並購”,“海外並購”能夠帶來急需的生產線、銷售渠道、研發中心以及現成的品牌。但太多慘痛的經驗表明,“海外並購”並不是所有人都玩得轉。相比之下,“挖角”是不錯的選擇,從成熟的汽車主機廠手中挖來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專家。以這個專家為核心搭建研發團隊。整個過程耗時較長,但勝在穩妥。
據說,僅美國矽穀,就有超過2萬名此前留學並留下工作的中國人,能夠招納其中的百分之一,便是200人。能夠在成熟的汽車主機廠裏脫穎而出的工程師和設計師是少數,他們需要一個平台來發出聲音,來讓全世界人聽到,而這正是中國品牌的機會。越來越多的外國面孔和海外華人出現在中國品牌的研發中心裏,他們懷揣著理想而來。換在十年前,再怎么舍得花錢也是請不來這些人的,因為當時要品牌沒品牌,要平台沒平台。
據我粗淺的觀察,現如今,正是中國品牌做“技術”的最佳窗口期。錯過這個機會,至少還得等十年。
周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