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港金融業持續成長的啟示

2017-10-06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泉州社團聯會會長 葉建明

  即便是如鄧小平這樣的偉人,或者也沒有預料到國家在這20年經濟發展的突飛猛進。當初在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談判上,戴卓爾夫人問到為什麼「一國兩制」50年不變時,鄧小平回答說,中國希望在那個時候經濟水平能夠趕上發達國家。如今香港回歸僅僅20年,中國經濟總量已經達到全球第二,而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增幅的貢獻更是達到30%多。

  國家這20年的進步給香港發展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課題,那就是如何跟隨國家步伐,充分運用「一國」之本和「兩制」之利,隨祖國一起成長。

  對於香港,這個已經回歸、實行「一國兩制」的特別行政區,跟隨祖國一起成長意味着充分發掘自身優勢,實現香港與國家的深度融合。這是一些人所不願意見到甚至是抗拒的,但這也是當前香港必須正視的現實。

  這些年泛政治化一直影響着香港與國家融合發展的節奏。某些人認為一旦與國家融合發展,香港就失去了「兩制」。為此他們竭力阻撓香港與國家的融合,并以此來嚇唬港人。事實上,香港任何時期的發展都與國家息息相關,只不過是在不同時期扮演不同的角色罷了。在國家快速發展的新形勢下,香港的角色必須轉變,需要從改革開放時國家發展的「推手」,進化為「推手」與「融入者」并舉,既要發揮香港獨特作用,協助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也要積極融入國家發展潮流,用張德江委員長的話說就是搭上國家這列快車,并駕齊驅,共同發展。

  發揮優勢融入國家發展

  香港金融業20年發展情况是發揮優勢融入國家發展的一個成功典型。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說:20年前香港只是一個區域性的金融中心,今天,它已真正進入到國際金融中心的行列。分析其成功要素不難看出,過去20年,香港與內地在金融領域的合作愈來愈緊密,金融業在國家發展中扮演了獨特角色,既服務國家發展進程,也帶動了自身成長。它以真金白銀充分體現了「一國」之本,「兩制」之利的優越性。

  回歸20年,香港股市市值增長近8倍;上市公司數量增加了3倍多,特別是中資企業由101家(占市值20%),增加到1002家(占市值63%)。其中,全球最賺錢的銀行工商銀行、中國著名的巨無霸IT企業騰訊,以及一些關系國計民生的大型國有企業都在香港上市。正是由於大量內地大型、優質企業在香港上市,中資企業首次公開發行(IPO)在香港市場占據主導地位,令香港在這20年成為全球最重要新股集資(IPO)市場之一。據湯森路透數據顯示,2016年香港蟬聯全球最大的IPO市場,總值達到1950億港元,其中內地企業IPO比例高達80%。與此同時,內地與香港證券互聯互通也順利進行:2014年推出滬港通,2016年推出深港通,債券通的推出也指日可待。

  2004年香港銀行開始試辦個人人民幣業務,2009年內地推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計劃,令香港的離岸人民幣業務得以蓬勃發展。至今香港處理超過90%的離岸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到2017年3月底,香港擁有全世界最大規模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占據全球市場份額的70%。

  據李小加介紹,未來20年香港將從內地的融資中心,轉化為三個新中心,包括內地的全球財富管理中心、領先的離岸風險管理中心、內地的全球資產定價中心。這三個中心都與國家的發展息息相關。

  如今,香港金融業的地位明顯提升。金融業占本港生產總值(GDP),由20年前的10.4%升至2017年5月的18%。

  隔行不隔理

  金融業在配合國家發展戰略中,把自身做大做強了。值得總結的是,社會上對金融業與國家接軌融合,沒有強烈反對的聲音。而社會對於在金融界占據重要位置的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這個并非土生土長的「香港仔」,也沒有抗拒。李小加是港交所歷史上第一位非香港本土的、有內地背景的掌門人。李小加強大的專業背景和業務能力以及今天的業績,證明了港交所乃至香港金融界的遠見。

  有人說,金融業是個例外。因為,它不須像科技業那樣,無論創新科技局成立,還是撥款等等都需要立法會審批;不會像旅游業那樣,一言不合就被「鳩嗚」;也不會像建造業那樣,即便人工短缺,也無法請外勞……也許,正是這諸多的「不須」與「不會」,才避免了金融業陷入政治泥漿中,造就了今日的成就。但不可忽視的是,金融業是一個全球化程度極高的行業,由於風險決定其憂患意識和競爭意識一直比其他行業高。從競爭對手來看,遠有紐約、倫敦,亞洲區內有新加坡,內地有上海。不進則退,香港金融業選擇了進取,選擇了與國家一起前進。隔行不隔理,那麼,其他行業呢?

  (作者是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福建省政協常委、香港福建社團聯會副主席、嘉鴻集團董事長)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