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大陸惠台措施打動人心

2018-03-23
来源:香港商报

   王小珍

  國台辦公布《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來,台灣各界熱議不斷。雖然台當局稱這些措施非「惠台」只「利中」,甚至祭出39項反制措施,但台商台青反響熱烈,認為是大陸落實「兩岸一家親」的善意之舉,有利於台灣,顯見此次出台的惠台措施接地氣,順民意,打動了台灣民心,台當局的反制措施擋不住台企台青西進潮。

  惠台力度前所未有

  大陸於2月底發布的《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共計31項,其中12項是針對大陸台商的。開放台商參與「中國製造2025」、市政建設、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農業開發等,享受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還將設立兩岸產業合作區,鼓勵台商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同時,對台商在金融、教育、文化、影視、公益、醫療等領域開放的幅度和強度,都遠遠超出了台商的預期;另有19項是大幅度開放台灣民眾在大陸考照、申請國家社會和自然科學研究項目基金,便利台灣人才在大陸深造及執業等,為台灣社會多領域人才開闢了在大陸發展的寬廣空間。這些惠台措施涉及範圍之廣,開放力度之大,受惠行業和民眾之多可謂前所未見。全國台企聯總會長王屏生直呼「這是以前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順應民心好評如潮

  31項惠台措施是在大陸的台商、台胞多年來向大陸方面積極爭取的重要訴求,如今大陸方面主動作為,完全給予台商台胞與大陸民眾同等待遇,廣大台商台胞歡欣鼓舞,對大陸的善意給予高度肯定。全國台企聯發言人葉惠德說:惠台措施很全面、很務實,非常符合目前台商台企以及台灣民眾來大陸發展的需要,給台商台胞帶來更多更好的機會。惠台措施發布後,有的大陸台商說來自島內親朋的諮詢電話、微信接不停。台灣《東森新聞雲》的網絡調查顯示,72.2%的台灣民眾認同大陸的惠台措施,有52.6%網友表示有意願赴大陸發展;台灣《遠見》雜誌的民意調查結果也顯示61.6%年輕人表示在惠台措施後,會增加到大陸發展意願;而18至29歲年輕人在10年前認為大陸對台最不友善,如今卻是認為大陸對台灣最友善的人群。台灣青年一代出現這樣的反轉,說明惠台措施順應了台灣求生存、求發展的民意。這份民調還顯示,在桃竹苗地區民眾不僅願意到大陸發展佔比超過半數,認為大陸對台友善、惠台措施對台有利的比例均為全台各區域之冠。這是由於桃竹苗是全台科學園區與工業區密度最高的縣市,當地人經常往返兩岸,對大陸比較了解。說明越了解,就越能感受大陸優先與台灣同胞分享發展機遇的真誠與善意。而這樣的效應還在擴大,台灣媒體報道:今年,台灣各頂尖高中申請前往大陸就讀的學生大增。台灣媒體認為,這顯示台灣學生看好大陸的發展前景,到大陸讀書的目的是為了提早熟悉環境,建立人脈,累積將來在大陸發展的經驗。

  台當局圍堵難成氣候

  然而,台當局的態度卻與台灣民眾高度認同形成強烈反差。陸委會發言人指責惠台措施是「以經濟利益收買政治認同」,賴清德公開說,31項措施「最終目的是併吞台灣」,並指示行政部門研擬應對措施。3月16日,台當局大陣仗召開記者會,洋洋灑灑端出「四大方向、八大策略」,並喊出「壯大台灣,無畏挑戰」口號。但綜觀39項反制內容,除了看到其圍堵台灣企業和人才前進大陸的心態外,對於解決台灣缺電、缺工、缺水、缺地、缺才的投資環境並無太多新意,只是既有政策的拼湊版,所以方案一發布就遭到社會各界的批判。

  對台當局禁止台灣教師赴大陸任教,也不得申請大陸國家科研計劃,已在大陸的台灣教師相當不滿,表示博士在台灣不只找不到大學教職,連兼任教師工作也難尋,還有人去擺攤賣雞排,如今前往大陸高校任教,卻被當局貼上違法的標籤,不禁反問:「我需要養家,台灣就是沒機會,要我們怎麼辦?」

  廈門台協會長吳家瑩說,大陸惠台措施對台商台青是利多,對台灣經濟與降低失業率都有正面幫助,當局不斷用「國安」名義扣帽子的做法很不智。台灣當局光要台商鮭魚返鄉,但反問一句,台灣沒有營造環境跟市場要怎麼返?

  台灣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直批,人才資金會自由流動,硬擋是沒有用的,當局如過於民粹,台灣經濟會活不下去。他呼籲,和睦的兩岸關係是有利於台灣經濟發展、吸引外資的重要因素,台灣當局應正視兩岸關係。因為穩定的溝通協商管道、尋找互利共贏模式,才是解決兩岸問題的最佳方式。

  的確,沒有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台灣經濟要擺脫結構性的困局都難,何談「壯大台灣」?面對大陸的惠台善意,台灣當局只作負面解讀,繼續以「反中」、「脫中」的思維進行反制,企圖阻止台商和台灣民眾赴大陸謀發展,不僅繼續傷害兩岸關係,而且會嚴重損害台灣經濟和台灣人民的利益,實為不智。所幸人民不瞎,更何況市場是王道,市場在哪兒,人才和資金就流向哪兒,台灣當局的反制與圍堵注定是徒勞。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