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觀點:香港的土地問題不宜公開辯論,否則,可能未產生成效卻進一步激化社會對立。
這樣的擔心是有道理的。土地專責小組提出18個土地供應選項,大部分香港居民缺乏應有專業知識和經驗來判斷其中哪幾項應優先採納,即使5個月公眾諮詢結果,有幾項得到半數或以上民意支持,也未必是最適宜的。香港「土地荒」到了如土地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所言「迫在眉睫、水深火熱」的地步,是因為深刻而複雜的因素長期阻礙歷屆政府增加土地供應,其中,最主要的是大地產商與普通居民之間的矛盾,其次是其他既得利益群體與中低階層居民之間的矛盾,為期5個月的公眾諮詢很可能加劇這兩大矛盾。
大辯論有其必要
然而,不進行公眾諮詢、由土地專責小組和政府相關部門一起來決定18個選項的優先程序,也不能保證有關決定是最適宜的。另一方面,社會輿論也已不允許任何「暗箱作業」。公眾諮詢以大辯論方式展開是勢在必行的。政府和土地專責小組的責任,是努力使「土地大辯論」取得成效。
首先,要立場鮮明,引導香港社會各界明白,香港的土地和房屋問題到了必須革新政策思維、採取大動作來解決的十字路口。
土地專責小組的諮詢文件批評《香港2030+》關於土地需求的評估,沒有考慮市民希望「住大些」的訴求,沒有考慮人口老化需要更多醫療和安老設施,也沒有考慮建立土地儲備以滿足社會發展。這是對的。但是,必須指出,讓香港居民住有所居,並且增加居住面積,應是上述3類土地需求之優先。5個月的大辯論,政府和土地專責小組應聚焦香港中低階層居民的居住困難,譬如,公屋輪候時間延長,更多家庭不得不租住「房」;越來越多年輕人望樓興歎,即使有能力首次置業卻不得不購買面積細小的「納米單位」。
把香港高樓巨廈背後的另一面公之於眾,也許有損香港「顏面」,卻是形成社會輿論以促使大地產商和既得利益群體願意讓步所必需。
必須承認,二次大戰結束以來香港逾半世紀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社會公平和公正為代價的。香港私人市場樓價不斷創新高、越來越多香港比較年輕的居民不得不以更貴的價錢購買更小的居所,難以為繼。大地產商應當有社會良知,承擔社會責任。
各方須顧全大局
粉嶺高爾夫球場,已成了既得利益群體與中低階層居民之間矛盾的一個導火索。「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是,量變過了臨界點才會質變。粉嶺高爾夫球場於1931年11月用,至今近87年,長時間安然無恙,而今忽然成了中低階層人士及其政治代表的攻擊對象,被要求更換土地用途來建造公營房屋,非高爾夫和粉嶺高爾夫球場之罪,蓋因香港土地和房屋問題到了「犯眾怒」的地步!
政府如欲保住粉嶺高爾夫球場,必須使5個月公眾諮詢得出令中低階層信服的方案,否則,粉嶺高爾夫球場很可能不得不改建公營房屋。
香港需要高爾夫運動,成功人士應當在香港有地方打高爾夫,但是,何者為「大」?何者為「小」?何謂「因小失大」?何謂「因大失小」?取決於香港大局。香港的土地和房屋問題已到了妨礙社會安定的嚴重地步。
其次,特區政府和土地專責小組還應當爭取中央支持,幫助特區協調大地產商與普通居民之間的矛盾,以及其他既得利益群體與中低階層居民之間的矛盾。
今天香港不僅面對空前惡劣的土地和房屋問題,而且,面對取消強積金對沖機制激化勞資矛盾,人口老化令全民退休保障呼聲高漲,年輕人升學、就業和置業難對「港獨」起支持作用等等政治經濟社會矛盾相互糾纏。反對派政治團體推動民粹主義,愛國愛港政治團體不能不在各種矛盾中努力尋找平衡點,特區政府和土地專責小組難以獨力引導土地大辯論取得預期成效。
必須承認,政府的管治能力是有限的。涉及階級或階層之間的利益對立,政府不可能指望得到各種政治團體的一致支持。誠然,人們希望大地產商、其他既得利益群體和相關政治團體顧全香港大局。
周八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