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美不合理要求難接受

2018-05-08
来源:香港商報

  凌昆

  近期中美貿易紛爭及中美經貿對話,都聚焦於美方所稱的貿易不公平及不平衡問題。美方以對華貿易逆差作為失衡指標,認為必須採取措施糾正。由於這涉及重要的理論及技術問題,也是影響中美關係的主要因素,故應予探討以釐清事實。

  順差成因來自美方

  建基於上述失衡論,據報美國要求中國在至2020年底的兩年內減少對美順差2000億美元,並認為造成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市場開放不足,故又要求中國把關稅降至美國水平以達致對等開放。這類非世貿要求並不合理,令中國也難於接受,順差基本上反映了中美間經濟結構及形態差異,具有一定的客觀基礎,並非由制訂指標及行政指令等計劃經濟手段可以處理者,強制削差的做法違反了市場經濟及開放型經濟原則。

  無疑政策因素也對順差的形成有所貢獻,但問題主要來自美方;嚴限對華技術及高新科技產品出口,已嚴重影響了美國利益。何況相關出口乃增值高利潤厚的肥肉,故美國企業損失巨大。關稅方面,中國早已達致加入世貿的削減要求,且一直按本身發展進度繼續減稅,如最近便宣布了減低汽車關稅方案。中國平均關稅已由2000年的約14.7%大幅降至前年的約3.5%,低於世界平均(4.3%)和印度、巴西等主要發展中國家水平,而趨近歐美的約1.6%。發展中國家關稅可較發達國家為高乃考慮到其發展的特殊需要,為世貿及發達國普遍接受,從長遠看這也是保障更多市場進入和全球性競爭的措施。由此可防止先進國藉市場實力及科技領先扼殺後進國發展,故是公平而非不公平做法。最終中國將隨發展進程把關稅降至美國水平甚至更低,但這應由中國自主和國際協商決定,而不是由美國指令達致。值得注意者是目前歐美等發達國的關稅雖很低,但不等於保護水平很低,而是形式有變,轉向非關稅措施如技術、勞工及環保標準等。特朗普上台後藉口「美國優先」及「國家安全」來推行保護措施尤變本加厲。

  順差不代表不平衡

  更根本的問題是以中國對美順差作為貿易不平衡的說法不符市場經濟原理,在這方面多位美國學者包括諾獎得主也作出了深刻批評。綜合各方研究,可看到順差代表不平衡為誤導理由有:

  一、逆差並不表示美國有經濟福利(Economic welfare)損失,實際上美國消費者從價廉物美的中國入口獲益良多,90年代便有美國評估指這一項每年可達千億美元。此外這還有利於美國產業升級重組,轉向更高增值及回報領域。

  二、中國對美長期性順差是國際分工結果。有估計指近六成順差由在華外資企業(包括美國的)帶來。在這情況下,必須從更廣泛的國際收支平衡格局看問題,而非只看貨物貿易平衡。美國對華貨物貿易逆差部分由服務順差(每年達600億美元)抵償,而經常帳逆差則由資本帳順差(資金淨流入)來平衡。類似情況也在中東石油出口國發生:對美出口石油順差由對美投資回流,形成了有名的石油美元循環。中美間是製造業分工,而中東美國間是能源產業分工,都由客觀因素而非不公平造成。

  三、不少美國學者指出,美國的貿易及經常帳長期性逆差,乃由重消費輕儲蓄的經濟模式帶來,故即使削減對華逆差也無補於事,這只會把逆差由中國轉移到其他國家。說到底美國不應把自己的問題怪罪他人,如拿中國作代罪羊。這不單無效,還會起誤導作用,把視線引離尋找根治方法。

  四、有許多誇大美國逆差的技術性扭曲須予處理。其一是應以增值計算逆差,避免把他國對美出口和美國出口到中國的零部件等也當成中國對美出口。據世貿估算,若按此法逆差至少可降低三分一,中科院研究更指可降逾四成。其二是中美統計口徑不同,差別巨大,如去年按美方統計對華逆差達3000多億美元,比中國統計高出約千億!原因之一是美國把香港到美國的轉口全部算到中國出口帳上,但其中實有他國貨物。

  總之,美國對中國開出的貿易要求十分不合理,根本無可能接受。這也是對世界正常貿易程序的挑戰;類似要求還將指向德日等對美順差大國,故中德日等應協商對策,共同反制美國。

[责任编辑:肖靜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