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八駿
近兩個月,國際政治出現多起「峰迴路轉」的重大轉變。一是朝鮮半島局勢,從去年底瀕臨戰爭急劇演變為各相關方積極和談。二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問日本,被媒體稱為中日關係「破冰之旅」,兩國關係走出低谷,開始返回正常軌道。頓時,東亞和東海局勢豁然開朗,中國的周邊關係大為和緩。
這是有關國家政治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其中,就有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中央領導層精心謀劃和細緻運作。各國政治家各有本國國家利益之考慮,卻都巧妙地尋找相互利益交集,展現了上乘的政治水平。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朝兩國領袖在短短40多天裏兩度會晤,以及中國給予日本的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額度高達2000億元,支持日本金融機構積極通過RQFII投資中國資本市場,並對在東京設立人民幣清算行持積極態度。
截至2017年末,18個國家和地區獲得RQFII額度,共計人民幣1.74萬億元。其中,香港地區獲5000億元額度,居第一;美國以2500億元的額度排第二,韓國獲1200億元額度,新加坡RQFII額度為1000億元,英國、法國、德國分別獲800億元額度,愛爾蘭、澳洲、加拿大、瑞士、盧森堡、智利、匈牙利、馬來西亞、阿聯酋以及泰國分別獲500億元額度,卡塔爾獲300億元額度。而今,日本獲2000億元額度,一下子躍居第三,可見中國對日本的重視。
港政治現積極變化
幾乎同時,香港政治也出現了積極變化。5月10日立法會以43票贊成、11票反對、8票棄權通過《2018年撥款條例草案》,不計算2014年「泛民」立法會議員因為出席「六四晚會」缺席預算案投票,這一回11張反對票為2008年以來最低紀錄。屬於「泛民」陣營的「專業議政」6名成員,有3人——莫乃光、梁繼昌、李國麟——投贊成票,葉建源投棄權票,邵家臻選擇缺席,亦即無人反對;民主黨7名立法會議員都投棄權票。
莫乃光回答朱凱迪詰問投票支持財政預算案是否分化「泛民」時稱,在經濟民生問題上不同背景的「泛民」政治團體各有取捨,但在政治問題上立場和取態一致。根據這樣的觀點,不能憑上述表決結果來推斷「泛民」進一步分化。但是,預算案不能視為只講經濟民生而同政治無礙。
識時務者為俊傑
所以,關注香港政治者重視「泛民」不同政治團體和政治組合對待這一回財政預算案的分歧,能夠理解「專業議政」六君子各有表示但都不反對,也能夠理解民主黨七君子都選擇迴避。人們期待的,是「泛民」中有具政治家水平者勇於轉變,促使「泛民」政治團體改變「拒中抗共」立場,投入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時代潮流。
「識時務者為俊傑」。從現在到本世紀中葉的「時務」是什麼?是全球經濟金融政治格局將完成近500年來最為全面深刻的調整,全球重心將完成由西方(歐美)向東方(亞洲)的轉移,中華民族將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踐將達至「一國」是「兩制」的前提和基礎的目標。如果說上世紀下半葉大多數時間裏香港曾是完全靠西方得以發展,從而,產生「拒中抗共」社會心理和相應政治力量,那麼,斗轉星移,已然回歸祖國的香港必須轉變舊定位,把自己的前途和命運牢牢地繫於國家。
把政治當做職業,是以加入建制、登臨高位為目標。歷史因素造成「拒中抗共」政治力量只能躋身香港立法會,或者以隱蔽的姿態寄居特區建制其他部分。隨時代潮流不斷推進,「拒中抗共」政治力量勢必式微。
嚴峻的考驗擺在已居一線和退居二線的「泛民」領袖人物和骨幹面前——是甘於被滾滾前進的時代潮流淘汰而不思轉變?抑或勇於轉變跟隨時代潮流滾滾向前?
中央一貫態度是愛國不分先後。4月23日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到立法會與議員共晉午宴,他在致辭中,肯定何俊仁提出譴責日本竄改歷史教科書的動議,肯定塗謹申、張超雄、李國麟探訪四川地震災區,肯定在剛結束的立法會代表團對粵港澳大灣區考察中,楊岳橋和胡志偉發表了關於人才、資源互動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