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應適當輸入外勞及專才

2018-05-29
来源:香港商报

  至元

  在香港,一提到輸入外勞,很多人都會立即一躍而起反對,聲稱代表勞工權益的工會或專業人士公會,不管政治取向如何,也是反對到底。然而,如冷靜地看看個別工種的人手短缺情況,再考慮社會的整體利益,輸入外勞或其他專才,真的是洪水猛獸嗎?

  最近,政府公布了一個變相輸入外勞計劃──科技人才入境計劃,既能協助有需要的科技公司/機構覓得人才,亦有助培訓本地科技人才,同時未見有借輸入外來人才以壓低本地僱員工資的情況。難怪計劃公布後未聞強烈反對,業界更多有贊成,看來可順利推行。

  可是,香港缺乏的不單是科技人才,一些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甚至關乎生命的行業,也是人手長期短缺,例如醫生、安老護理業就長期缺人,所引起的問題,已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

  多個行業嚴重缺人

  香港醫生短缺,固然與政府重私輕公的錯誤醫療政策有關,但由於人口不斷增加和老化、培養一名醫生需時甚長等結構性問題,醫生無論如何都是不敷需求的,故早有建議輸入與香港醫療訓練和體系接近的海外英聯邦醫生。可惜,在業界堅決反對下,至今未能成事。後果就是醫生工時越來越長、醫生和病人的比例越來越大、診治過程中越來越容易犯錯,造成醫療事故沒完沒了。這除了嚴重危害病人生命外,醫生也會隨時遭受重大打擊(最新例子是有醫生因2011年九龍醫院紗布封喉事件而被罰除牌6個月)。在適當輸入醫生方面寸步不讓,令醫生和病人每天都有如踩鋼線,試問誰是贏家?

  安老護理方面,也是長期缺人。安老護理行業有一句說話「Young Old照顧Old Old」,指業內多是60歲以上的「年輕」護理員照顧80歲以上的年老院友。同時由於人手奇缺,在「有人願意做都偷笑」的情況下,形成護理業界良莠不齊,服務長期無法改善,虐老、要長者露天洗澡等事時有所聞。以安老護理業的情況,早應輸入外勞。可是各大小工會不分左中右一力反對,認為解決之道是大加工資吸引人入行,卻無視工作屬極度厭惡性,願意入職者甚少,根本是「有錢都請唔到人做」。何況羊毛出在羊身上,大增工資也會令住宿費大增,需要護理服務的長者及他們的家人又是否能夠負擔?目前,受安老護理業人手不足困擾的長者,只能默默地等待問題解決,但他們又有多少時日去等?更大的問題是,隨老年人口增加,問題只會日益惡化。

  除了醫生、安老護理業外,其他行業如運輸業、建造業等,同樣面對人手短缺問題,亟待解決。不是說輸入外來人手就能即時而徹底地解決所有問題,但是在燃眉之急下,應做的就該馬上做。其實,在香港,輸入外勞不是什麼新鮮事物。70年代起,香港已輸入菲律賓家庭傭工,後來隨社會需要,又輸入泰國和印尼等女傭。現在,長期居港工作的家庭外傭已超過30萬,但仍有所不足,令政府需要考慮從緬甸、柬埔寨等地增加輸入。多年來輸入外傭讓大量本地女性投身職場,一方面為香港發展作出貢獻,另一方面也大大提升香港女性的經濟實力和社會地位。由此可見,只要政策適當,輸入外勞或其他專才,符合香港整體利益。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