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樹立粵港澳整體觀念

2018-06-07
来源:香港商報

  周八駿

  立法會內務委員會已完成政府關於廣深港高鐵西九龍站實施「一地兩檢」條例草案的審議。立法會全體大會正在進行二讀,很可能在廣深港高鐵列車預定駛入香港特區的日期前完成三讀和表決通過。這是廣深港高鐵全面通車的必要前提,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揭開序幕的必要前奏。不能想像,西九龍實施「一地兩檢」受阻,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可以啟動。

  問題是,即使高鐵列車順利地穿行於深圳河兩岸,也不等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一帆風順。困難和障礙多着呢!

  珠澳「兩地一檢」重在「信任」

  5月24日國務院公布《進一步深化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稱,在條件成熟時,珠海澳門口岸將實行「合作查驗、一次放行」和「入境查驗、出境監控」的查驗通關模式。概言之,即「兩地一檢」。其前提是廣東和澳門的邊檢機構和海關實施「數據共享」——不只是「數據存量」共享,而且是「數據流量實時」共享。具體來說,澳門特區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經澳門進入內地的居民和車輛的數據,廣東省有關當局能擁有;廣東省和內地其他省市自治區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經珠海進入澳門的居民和車輛的數據,澳門有關機構也能擁有。有關人員和車輛出入珠海澳門口岸的數據,實時顯現於兩地有關機構的電腦熒幕,並且,相互信賴對方的查檢。

  「兩地一檢」的技術條件已具備,關鍵在於「信任」需要培養。廣東省和澳門特區的有關當局之間和兩地居民、機構之間,都需要相互信任。其他國家和地方的人員和車輛,如果缺乏對廣東省和/或澳門特區的充分信任,可以不從珠海澳門口岸出入,不妨礙粵澳實施「兩地一檢」。但是,粵澳居民和機構必須相互信任對方政府和有關當局,「兩地一檢」才能在珠海澳門口岸實施。

  從澳門特區在橫琴已與珠海深度融合可以推斷,珠海澳門口岸實施「兩地一檢」的日子不遠。相比較,西九龍站實施「一地兩檢」克服困難重重,香港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恐怕落後於澳門。

  港澳不同 融入面對三座大山

  澳門社會各界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澳門在實踐「一國兩制」上未遭到有力的反對派,這同澳門歷史有關。二是澳門經濟過於單一,澳門有識之士明白必須拓寬產業結構,而拓寬產業結構必須融入廣東省珠三角,因為澳門地太小人太少資源太缺。三是澳門居民普遍承認澳門地小人少資源非常缺,即使不從澳門發展角度而是從澳門居民生活角度看,澳門那點面積實在令人感到憋屈。

  香港不同了。一是有一支不可低估的「拒中抗共」政治勢力,這同香港歷史有關。二是本地產業結構雖已「空心化」即欠缺高科技製造業,但不是大多數香港居民認識了這一點,相反,不少人以為香港服務業具有優勢,尤其,香港金融業卓爾不凡,內地包括廣東省珠三角需要香港提供服務、尤其金融服務,而服務業輸出不同於商品出口,可以不必跨越深圳河、坐在香港的寫字樓為客戶提供服務。三是香港有一千一百多一點平方公里面積和七百四十萬人口,不算大和多,也不算小和少,對於既得利益群體來說,守住這片土地過傳統生活,綽綽有餘。

  所以,香港為什麼必須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道理,不能同既得利益群體講,更不能同反對派講,服務業包括金融業的不少翹楚也不容易明白。一言以蔽之,是生活在這座城市基層的大多數居民的利益,是這座城市的未來,決定香港必須是粵港澳大灣區水乳交融的成員。

  推動港人產生大灣區獲得感

  當然,由於多種因素,即使在生活於基層的大多數香港居民中間,有一些人對於香港必須融入大灣區不甚了了,有些甚至也心存疑慮甚或抵觸。究竟是讓他們從香港參與大灣區建設中獲得實惠而改變觀念,抑或同時推動他們樹立對大灣區的正確觀點?答案取決於政府的政策和媒體的輿論導向。如果明白香港必須急起追趕澳門投入大灣區的進度,那麼,答案應當是既推動香港居民認識必須融入大灣區也盡快讓他們產生獲得感。

[责任编辑:肖靜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