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6

樓市雖放緩 增加供應不能緩

2018-10-06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

  新一份施政報告下星期即將公布,土地房屋問題肯定是箇中重要內容。好消息是,近期本港樓價開始回調,8月份官方樓價指數既告別連續28個月的升勢,更貼市的坊間樓價指數最新更連跌5周,反映香港樓市正在步入轉角拐點。然而,壞消息是——或準確地言,這是一個積病久疾——市民依然面對嚴峻住屋難題,樓價與收入的差距仍舊存在着天壤之別。所以,即使樓市放緩了,增加土地與房屋供應的步伐一定不能緩。

  香港步入加息周期,加上貿易戰勢將拖累全球經貿表現,包括樓市在內的資產價格,無可避免會面對愈來愈大的下調壓力。雖然有報道指,日前港銀在12年來首次調高最優惠利率(P)之後,有個別銀行反過來降低了按息封頂利率,部分則提高了現金回贈比率,顯示當前按揭市場競爭激烈,金融機構都不惜提供誘因鼓勵市民入市,另外,最近銀行同業拆息(H)亦見顯著回落,其中與按息掛鈎的1個月拆息還連跌5日;然而,凡此種種,皆不足以否定加息周期來臨的事實,也遠不足以扭轉息口上升的長遠影響。一方面,置業人士既須繼續做好壓力測試,為未來的供樓負擔計好數,另一方面,投資者亦須為回報率計好數,因為隨着息率增加,買樓收租或變得不再划算,例如現在物業回報率僅得2厘左右,已經大幅跑輸10年期美債的3厘多了,近期不少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S)便因此跌幅顯著。總之,世上沒有只升不跌的樓市,香港樓市開始見頂回落亦屬正常不過。

  饒是如此,施政報告仍應以土地與房屋政策作為重中之重。必須強調,整頓樓市不單在於引導價格回穩,甚而令樓價回落至市民可以負擔的水平,同時也在於改善市民的居住質素,特別是提高港人人均居住面積,至少爭取杜絕劏房這個風土病在港植根。是故,施政報告必須致力增加土地供應,包括好好總結及落實土地供應大辯論的共識選項,其中大規模填海便肯定為一個可取方案。除了增加土地供應的數量,亦要增加房屋供應的種類,包括透過公營資助及政府引導的辦法,來分別滿足不同階層人士的住屋需要,例如:針對公屋輪候冊上的基層劏房戶,便應急民所急增加過渡性住房;針對高不成、低不就的小康家庭,既應盡快落實港人首置上車盤,亦應租購並舉地研究推出租金扣稅之類的支援措施。由公屋輪候時間增至超過3年,到新一期居屋再次掀起申請熱潮,皆高度凸顯了市民住屋需求之旺盛,港府要達致「有求必應」依然任重道遠。

  說到底,近日樓價有所下滑,僅因市民購買力追不上,業主及發展商不得不減價促銷罷了,絕非緣於出現供過於求之窘;事實上,只要價格理順至市民可以負擔,好像新居屋以市價五二折出售般,過去受累樓價天高所積壓的住屋需求還是亟待大量新增供應去滿足。究竟,施政報告會提出怎樣增加供應?又怎樣大規模增加供應?當中會新增什麼供應種類?可以肯定,全港市民均盼望香港住屋難題能夠得到紓緩,施政報告會在房屋政策及增加供應方面傳來好消息!

[责任编辑:肖靜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