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安倍訪華與台日關係

2018-11-09
来源:香港商报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問中國大陸,與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正式會晤,被視為是雙方關係破冰的指標。而日本政府在2012年推動釣魚島「國有化」,導致中日兩國關係嚴重倒退,如今安倍此行是否會讓中日關係提升到新階段?抑或僅是重返正常軌道?值得檢視。又破冰後的中日關係,將對台灣地區與日本關係造成什麼衝擊?台灣的蔡英文將如何應對?均在在值得關注。

  強化經濟合作

  安倍此行,實際上是意圖聯手中國大陸,一起對抗來自美國的貿易大戰,因特朗普提高對大陸的貨品關稅,自然也連帶讓日本在大陸投資設廠的企業飽受衝擊,再加上特朗普也威脅要對日本打貿易戰,又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這讓日本對特朗普政府愈來愈不信任,乃使安倍改採積極改善中日關係,使其外交路線又重回美中平衡政策。

  儘管如此,本質上,安倍此行還是經濟合作遠大於政治和解,這可從安倍提出中日關係的新三原則看出,由協調取代競爭、由威脅走向夥伴關係、攜手向自由貿易體制發展。安倍帶回的52項合作備忘錄(MOU)以經濟為主,顯見在雙方關係改善中,採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的方式,在經濟合作中擴大雙方共同利益,以期在東骸端中找到方法管控分歧,為來年習近平可能的日本「國是訪問」創造發表「第5份政治文件」之有利條件鋪路。

  再進一步言,安倍此行一方面希望強化日中經濟合作,來振興日本經濟:因安倍政府深知大陸經濟發展對日本是重要機遇,加上年底RCEP將完成談判,亞洲經濟一體化即將來臨,不可能再持續忽略日中經濟合作。尤其,在「一帶一路」的參與上,對日本企業而言,「一帶一路」是日本進入中亞、非洲市場的絕佳機會;另一方面又將此行定調為「經濟之旅」,以避免踩到美國的政治紅線:特朗普政府的態度是,只要未直接損及美國的國家利益,即不會將日中的接近視為問題。一言以敝之,「特朗普因素」是促使安倍加速與北京改善關係的催化劑,而習近平與安倍共商雙方關係的改善,主要立足於己方國家利益及美中大國競逐情勢的需要,雙方拉攏成分大於同盟關係,亦即:日本以強化日中關係作為對美談判的政治籌碼,而中國也以拉攏日本作為抗衡中美貿易戰的棋子。

  「台灣牌」空間很少

  至於,在當前中美戰略競逐已蔓延到各領域之新常態下,復以中日雙方關係越趨提升,而兩岸關係益形惡化之下,台日關係何去何從?蔡當局又如何應對?頗值關注。首先是,儘管民進黨對日本經營已久,但除非兩岸關係大幅改善,否則台日關係在民進黨主政下難獲突破性進展;目前中日關係確有回暖跡象,但日本不會因「台灣問題」而挑戰大陸心目中的核心利益,可見在中日關係中,「台灣牌」的空間很少;其次是,自從蔡英文上台以來,不僅深信安倍是有史以來最親台的首相,也始終將日本視為抗衡大陸的主要後盾;尤其,蔡英文不久前才呼籲台日共同拓展在第三國的合作,寄望日本成為台灣推動新南向政策的動力,如今安倍傾力改善對華關係,並與大陸在東南亞經濟合作,使得蔡此項呼籲全然落空,也充分體現日本之不可信。

  總之,台灣民眾對日本應多點理性、少點感性。同樣地,蔡當局拘泥於意識形態,在兩岸關係中「自廢武功」,堅採「聯美、親日、抗中」之偏差路線,卻一廂情願地為美、中博弈賭上自己的前景,殊為不智。殊不知,台灣不能完全押寶美、日,尤其「對美一邊倒」更非趨吉避凶之道,反而應主動且有效打開兩岸僵局,方為務實良策。

  台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 潘錫堂

[责任编辑:鍾智维]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