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当晚通宵巴士班次疏落,未能及時疏導旅客。资料图
作者:學研社成員 吳桐山
普天同慶迎來2019年,不少媒體都提及今年是香港與大灣區融合的關鍵一年,但元旦倒數當晚的跨境交通亂象,已經凸顯香港融入大灣區的硬傷,需要採取措施拆牆鬆綁。
2019年倒數過後,大批內地旅客滯留香港各區,苦等數小時沒有交通工具返回內地,上水高峰期有過千人站立街頭等車。事後檢討,我們這件事的確做得很差。
元旦凌晨跨境交通呈亂象
隨着大灣區經濟、文化的融合,兩地人員往來不斷增加,但長久以來,香港深夜至凌晨的跨境交通都是一個瓶頸。白天時段,香港去深圳可以搭東鐵、高鐵,搭巴士可以去皇崗、文錦渡或深圳灣,但一旦到了深夜,過了12點,羅湖口岸一關閉,就只剩下皇崗口岸的華山一條路。尤其是港島區,整個港島只有灣仔的跨境直通巴去皇崗,偏偏港島又是香港的經貿文化中心,會展中心經常有國際展覽,很多內地參展商或買家來港。筆者由於工作關係,過往經常深夜從灣仔返回深圳,每逢周末或者會展有活動,等車的人龍經常上百人,要等第二甚至第三部車才能上,實在不勝其煩。
就今次元旦倒數當晚的跨境交通亂象而言,有三個問題值得檢討。
第一,這是可以預見的問題,但特區政府沒有因應問題採取措施疏導人流。當晚的活動包括煙花匯演、明星表演等等,都是一早計劃好,並非突發事件。當然,主辦活動的單位可能只是眼於吸引人流,而並沒有考慮散場之後如何疏導,但政府部門對此責無旁貸。
第二,沒有展現出利用大數據及時應對的能力。經常說香港要發展創新科技,利用大數據改善社會管理是一個重要方面。深圳當日入境香港的旅客明顯增多,入境之後的流向,理應有部門可以掌握。但明知道人流不尋常的多,又能否及時協調其他部門採取措施應對呢?答案真是無能為力。所以智能城市,首先需要有一個智能的政府。
第三,大灣區融合需要突破一些「兩制」之限。觀乎當晚散場後的交通,其實跨年夜香港本地多項交通工具都加強了服務,包括港鐵及輕鐵通宵行駛,電車服務時間延長至翌日凌晨3時,各巴士公司都開辦特別路線及延長服務時間,但唯獨跨境交通卻出現明顯的瓶頸。既然東鐵線到上水站都可以通宵,羅湖和落馬洲的鐵路口岸能否通宵服務呢?皇崗口岸的跨境巴士能否增加班次呢?很難!首先這並非香港單方面可以決定,要與內地協調;其次跨境巴士須掛上粵港兩地車牌,無論是車輛還是司機都很難增加,開到盡都疏導不了人潮。
須與內地協商解難
有問題、要解決。相比司法、金融等方面的融合,交通方面的融合理應相對簡單,無論是口岸通關時間還是直通巴的車牌限制,規矩總是人定的,只要特區政府與內地有關部門的溝通順暢,早作準備,總有辦法可以解決。
大灣區融合的一個指標,就是看各地政府能否做到信息暢通、溝通無界,連一些節假日的人流疏導都沒有能力去應對,可見這方面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