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達成階段協議提振港股

2019-10-17
来源:香港商报

   

  據媒體10月11日報道,中美兩國在華盛頓達成了有限的貿易協定,正式的協定文本可能在未來五周完成。美方將在下周暫停增加關稅,中國也將購買大量美國農產品。這一協定內容涵蓋知識產權和貨幣匯率等多個方面。中國也承諾將購買多達400億至500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並對外國金融服務機構進一步開放。

  「我們(美國)已經與中國達成了一個相當實質性的第一階段協議。」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與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會談後宣布,「沒有什麼能比我們與中國正在進行的還要大的了。」他還說,兩國在貨幣、外匯和技術轉讓上的談判也取得了進展。

  回顧中美貿易摩擦開始以來的過程,在2018年5月,雙方曾一度達成暫停貿易戰的共識,並發表聯合聲明尋求和解。但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其後於6月16日公布對華加徵關稅清單,中方隨即報復,停戰共識破裂。2019年5月,市場憧憬中美有達成貿易協定的可能,但中方最後關頭拒絕了美國的一些無理要求,令貿易談判無法取得進展。這次是第三次接近達成協議,還會在最後關頭再度生變嗎?這個首階段協議的確切含意又是什麼?

  協議生變機會不大

  我們認為,這一次雙方達成協議的可能性要超過前兩次,協議最後生變的機會不大。因為首先,前兩次之所以在最後關頭無法達成協議的根本原因是美國自恃實力佔優、提出了一些中方無法接受的無理要求。美國之前明顯對自身的實力估計過高,而對中國的實力估計過低,以為憑藉其實力優勢,可以很容易逼迫中國無底線退讓,達成美國滿意的要求,也就是如同特朗普所說:「貿易戰是好事,很容易贏。」但在實際打了一年多後,美國可能發現,與中國這樣巨型經濟體打貿易戰,相當痛苦而且不容易贏,心態開始有所調整,期望值也有所降低,為貿易戰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協議奠定了心理基礎。

  其次,美國目前的經濟環境與去年貿易摩擦開始之時已經有很大變化,當時美國的經濟遠較現時為強,特朗普也沒有競選、為選民爭取利益的壓力,而中國內地經濟當時正處在減速、調整之中,經濟下行的壓力很大,總之,去年的環境相對美國更有利而對中國更不利一些。但經過一年多的貿易摩擦,現在中國內地的經濟逐步走穩,民眾已經基本適應了貿易摩擦帶來的壓力,人心也較為穩定。反觀美國,經濟上放緩和衰退的壓力很大,美國農民對貿易摩擦令經濟利益受損很不滿意,這些因素令到特朗普有需要盡快拿出一些成績,為其競選連任鋪路。因此,相對來說,美國現在遠較之前更希望能達成一個可以宣稱勝利的協議。

  既然美國希望盡快達成協議,為什麼又會與中國達成一個首階段協議,而不是特朗普之前所聲稱的全面協議呢?我們認為,雙方之所以能夠達成一個首階段協議,實際上表示美國在原有立場上的妥協。中美過去一直無法達成協議的難點,其實就卡在美國堅持、而中國不同意的產業政策和國企補貼的改革方面。

  在中國看來,產業政策和國企補貼屬於中國的經濟主權,中國不可能按照美國的意思改;而在美國看來,所謂中國的不公平競爭,主要就是中國產業政策與國企補貼造成的,因此必須要改到符合美國標準。過去雙方在各自立場上堅持不下,導致談判難有進展,現在美國願意在第一階段繞開這些難點,其實代表美國在原有立場上的讓步。在中國方面,也有一些相應的妥協,過去中方強調達成貿易協定必須取消所加徵的關稅,現在雙方達成的首階段協議僅僅是不再加徵新關稅,反映中方也從原有立場上有所退讓。

  下階段協定不易達成

  從各方面資訊看,中美現在的思路是將難點放到以後,先就雙方有共識的地方達成協議,在當前這個雙方各有堅持的情況下,分階段、先就容易的部分達成協議,不失為一個兼顧各個方面的好辦法。

  問題是,難點放到了以後,那下一階段的協定還能達成嗎?如果不達成又會否影響前面已達成的協議?我們認為,下階段的協定恐怕不容易達成,因為雙方都難以放棄自身的堅持。對中國來說,放棄堅持實際就意味美國可以對中國的經濟主權有較大影響,完全無法接受;對美國來講,不堅持要求中國改變產業政策和國企補貼做法就基本無法壓制中國在科技領域的快速發展,因此必須堅持。所以,對雙方來說,放棄堅持的可能性都不大,唯一的可能就是談判照常進行,但下階段協議卻將遙遙無期。

  但是,即使下階段協議無法容易達成,考慮到美國經濟放緩的壓力,以及特朗普的競選連任需要得到農民的支援,因此美國又未必敢再度破壞首階段協議,提高貿易摩擦的烈度。所以,看起來中美之間有較大概率順利完成首階段協定,把貿易摩擦凍結在現有水平,但全面達成協議、終止貿易摩擦的機會不大。

  港股可望向上突破

  至於港股方面,由於本港的社會不穩表現出規模下降,和暴力程度有所升級的特點,總體而言,暴徒廣泛破壞秩序的能力在下降,但在個別的點上製造混亂的程度上升,總結起來可以大致描述為:對社會整體的衝擊力下降,但完全停止則尚未看到曙光,對資本市場負面影響則較之前下降。

  內地9月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較預期改善,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升至49.8,創下五個月高點;財新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錄得51.4,較8月上升1個百分點,為2018年3月以來最高。內地經濟已見階段性底部的可能性在上升,對股市有利。

  英國脫歐在反覆折騰了幾輪之後,英國首相約翰遜10月10日與愛爾蘭總理瓦拉德卡會面。瓦拉德卡形容會面非常正面,相信有機會於10月底前達成脫歐協定,讓英國有序脫離歐盟。看起來,英國有序脫歐的可能性在上升,硬脫歐的可能性下降,利好股市。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最近表示,聯儲局快將增加短期美國國債購買量,以避免貨幣市場再次出現上月的資金緊張情況。雖然鮑威爾否認這是重啟QE,但貨幣政策趨向再次寬鬆的方向已基本確立。最近美股受到美國經濟資料不如預期、衰退機會增加的壓力,寬鬆貨幣政策有利於對沖美股受到的壓力,限制美股的調整幅度,減低其對港股的可能負面影響。

  總結以上一些影響港股走勢的重要因素,其變化趨勢都指向有利港股後市的方向,因此,港股未來有較大機會向上突破。

  華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 楊玉川

[责任编辑:程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