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骨丹心 動地詩情
———評柳忠秧詩歌
作者:蔣述卓(著名文藝理論家)
初識詩人柳忠秧是在一些文友的聚會上,在幾杯薄酒下肚之後,他必表演他拿手的詩歌吟唱,包括對毛澤東詩詞的吟唱,還有他自己詩歌的背誦。動情之處,熱淚揮灑,激蕩之時,鼓手擊杯,鏗鏘之聲四座飛揚。漸漸地,讀到他的一些長詩,如《楚歌》、《岭南歌》等。最近,他端出一大厚本詩集,邀我作序。恭敬不如從命,故將閱後感寫下,請詩集作者及讀者一並指正。
(著名文藝理論家、暨南大學党委書記蔣述卓)
柳郎(我們都這樣稱呼他,他也在詩歌中如此自許)首先是一位富有俠骨豪情的詩人。他的詩喜歡追撫歷史,善于從歷史的大起大落中,從歷史偉人的豐功偉績中尋找詩情。這從他著名的長詩《楚歌》、《岭南歌》以及《天下洞庭天下樓》、《天下江山黃鶴樓》等可以看出。在這些長詩中,他既對歷史和偉人懷有一種崇敬感和崇拜感,但同時又敢于俯瞰歷史,反思歷史,對歷史發出追問,有時還會對古人進行評點。他的詩的大氣與雄闊,主要也是通過抒寫歷史的滄桑感以及將歷史與現實連通,而去充分表達的。值得注意的是,詩人常常會在追撫歷史之時將自己也带進去,並尋求與古人、與歷史的對話,做到充分理解古人、偉人,從而將詩的激情、豪情以及俠情推向沸點。
柳郎又是一位極富才情的詩人。這種才情一方面來自他的自信,另一方面來自他飛落天外的想象與詩歌語言的表達。由于自信,他常常沉醉在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任由才情橫溢,自由揮灑,比如在他的《天下洞庭天下樓》中,他會“邀太白作仙游”,會“攜范翁醉行舟”。
在《孤柳篇》中,又自詡“人出大狂楚,心有雄血流”,“不屑小歡羈,只為大愛游。笑傲臨皇宇,糞土萬戶侯”。在《四十自畫》中,又說:“人間或有真君子,世無孤品柳忠秧!”這些都是他敢于想象,敢于揮灑才情的底氣。雖然他的想象多集中在歷史領域,但其想象的能力都充分體現出了“心游萬仞,精騖八極”的特點。他的詩的語言多化用古典詩詞,並巧妙地將古典詩詞融入到他的詩歌當中來,從而構成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新奇感。他又擅長使用排比句式,讓詩歌的才情如李白式的豪放傾情而流。在詩體上,他雖不拘一格,但總體上看還是偏于自由,不想讓太多的條條框框來束縛自己,他之所以多選擇古體而不選擇格律詩也是出于這種考慮。當然,我最喜歡的還是他的《天下洞庭天下樓》的詩體,我覺得那種語言的排列與雕琢,那種井然有序但又錯落有致的鋪排,可以與郭小川的詩體相媲美了。如果柳郎的詩都能這樣堅持做下去,那當多好。
(左一為柳忠秧在朗誦詩詞)
柳郎還是一位充滿愛心的詩人,這在他歌頌南水北調的庫區移民的詩《聖美大江》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他對為南水北調做出重大貢獻與犧牲的人民表達了感恩,表達了崇敬,丹心一片,充滿愛意。
我衷心祝願柳郎在詩歌探索的道路上更上層樓,創造出更多的精品。我相信他也會做到的。
作者簡介:蔣述卓,著名文藝理論家,暨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暨南大學党委書記、副校長,廣東省作家協會主席,廣東省文藝理論家協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