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地市简讯

珠海斗门民间艺术展演尽显非遗文化

2016-02-21
来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记者陆绍龙报道:2月20日,珠海斗门区第十二届民间艺术展演暨第三届市民文化节在斗门上演启动。民间艺术展演由13个展演方阵组成,超过1100人的参演人数规模创史上之最。来自珠海斗门,以及澳门、广州番禺、肇庆封开、珠海其它功能区等地的参演非遗节目也在此次展演中亮丽登场,为8万多市民和游客展示了来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

  集中展示非遗文化魅力

  记者在现场看到,本届民间艺术展演内容十分丰富,13个方阵都以其壮观、绚丽的姿态汇入展演队伍,营造出本届展演的恢宏气势。珠海斗门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数占据珠海半壁江山,数量在全省区县中也名列前茅。目前有装泥鱼、水上婚嫁两项国家级非遗,南门赵氏家族祭礼、飘色、七月三十装路香、装泥鱼、水上婚嫁、横山鸭扎包等6项省级非遗名录。此次展演全部集中展示了斗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让更多的人能欣赏到非遗无穷的魅力。

  再现了昔日皇家气派

  龙队方阵,群龙共舞,气势恢宏。三种不同类型的龙互相穿插,真可谓龙腾霞蔚,气势如虹。其中,莲洲舞火龙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七月三十装路香”中的一项习俗,迄今流传了260多年历史……“皇族祭礼”演绎的是皇族婚礼仪式,方阵庆华丽、缤纷多彩、规模宏大,生动再现了宋皇族后裔结婚的盛大喜庆场景,向广大群众再现了昔日皇家气派。皇族婚礼是斗门皇族祭礼仪式中的一项,皇族祭礼是宋朝皇族赵氏的传统祭祖仪式,自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皇朝起,距今已有长达1055年的历史。近年来,经过斗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多次整理、完善、创编,斗门赵氏皇族祭礼于2015年成功申报为省级非遗名录。

  绚丽多彩的斗门民俗

  斗门戏曲方阵,整个方阵由戏曲、飘色方阵和2个锣鼓柜构成,省级非遗名录乾务飘色分别是七仙女、穆桂英挂帅、螃蟹过江三台表演;陆续登场的是两台锣鼓柜、宫女、大将、小兵,和珠海市级非遗名录莲洲地色表演八仙过海、红楼梦《咏春》。该方阵将几者有机结合,互动表演,形成二维视觉艺术效果。

  绚丽多彩的斗门民俗方阵由“斗门水上婚嫁”、“装泥鱼”和“佛家拳”等民俗内容组合而成。采用珍珠串的概念,将斗门区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方阵展示出来。由水上婚嫁引领各个单位平台,混然一体又各具特色。“斗门水上婚嫁”习俗是国家级非遗名录,花船、新郎、新娘、大衿姐和民歌手正在花船上表演祭龙王、拜高堂等场景,船下20名活泼可爱的小孩子是来闹婚的,热闹喜庆。 “装泥鱼”习俗是斗门区的又一个国家级非遗名录。车上有2个传承人正在表演编织泥鱼笼,在车的四周表演的滑泥鱼板,就是斗门水乡渔民捕捉泥鱼时踩的滑板,装泥鱼习俗表演真实地呈现了捕捉泥鱼的生动而有趣的场景,离淋淋尽致地再现了浓郁的斗门水乡气息。

  “鹤舞”“耍凤鸡”迎春接福斗妍

  金湾三灶的鹤舞方阵在一阵阵锣鼓声中,一只只吉祥的白鹤翩然而至。金湾三灶鹤舞鹤歌是当地民间迎春接福的一种拜年方式,兴于宋代末期,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2010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每年正月初一至初七,村民们组织鹤舞队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去拜年,登门为“三十而立”的人祈福,为“年到花甲”的人祝寿,仙鹤贺岁、人寿年丰,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香洲前山的凤鸡舞是流传于珠海香洲区前山地区的一项传统舞蹈艺术,俗称“耍凤鸡”,寓意吉祥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极具艺术传承的价值。2013年,前山凤鸡舞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淋漓尽致的岭南传统文化

  来自澳门、广州番禺、肇庆封开等地的参演非遗节目也在此次展演中亮丽登场。由澳门歌舞团表演的澳门土风舞,澳门土风舞充满异国情调、热情奔放,彰显了澳门中葡文化特色,致力于使葡萄牙的文化继续在澳门保存和发扬。肇庆封开县的麒麟白马舞和鲤鱼舞是广东肇庆封开县独具特色的优秀民间舞蹈,源于唐代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广东省少有的关于状元文化的传统舞蹈。2009年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保护。广州番禺的鳌鱼舞起源于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鳌鱼舞多次参加市、省、国家、国际比赛和公益演出40多场次,屡获殊荣,将岭南传统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

  

[责任编辑:陈明汉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