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官網 > 湖南 > 民聲輿情

醫生累得哭,助產士累到吸氧 二孩生育高峰真的來了嗎

2016-12-19
來源:華聲在線

  “全面兩孩”政策落地近1年,省會長沙的一些大醫院產科頻頻“爆滿”,掛號難、檢查難、找床位難,分娩人數猛增,產科醫護人員更是忙到飛起、累到不行。

  12月15日,湖南省婦幼保健院,二胎門診排滿了掛號的市民。湖南日報記者 唐俊 攝

  華聲在線訊(記者 段涵敏)2016年伊始,中國實施了30多年的“獨生子女政策”宣告終結,二孩時代正式來臨。

  “全面兩孩”政策落地近1年,省會長沙的一些大醫院產科頻頻“爆滿”,掛號難、檢查難、找床位難,分娩人數猛增,產科醫護人員更是忙到飛起、累到不行。

  二孩生育高峰真的來了嗎?湖南日報記者近日進行了一番探訪調查。

  現象 大醫院產科“爆滿”

  “省婦幼去年每月出生新生兒1000個左右,今年4月份醫院擴大病房,上半年平均每月分娩量1300個左右,8月、9月就分別增加到1600個、1700個了,較去年同期增加了60%至70%。”12月12日,湖南省婦幼保健院大產科主任游一平在手術間隙接受了采訪,苦笑醫護人員累得夠嗆。

  “最多的一天分娩量是85個,忙得飯都吃不上。”上午11時的助產士休息室,桌上還擺放着沒吃的早點,省婦幼保健院有着31年助產經驗的“最牛接生婆”劉志輝告訴記者,這是她從業以來最忙碌的一年,每個人都是超負荷工作。

  數據顯示,2015年,該院的分娩量為13076個;而今年僅前11個月,分娩量已達到16036個。這其中1/3是二孩。

  這一數據和長沙市婦幼保健院類似。今年9月,長沙市婦幼保健院分娩量達1290個,同比增加35%,1/3是二孩。

  由于孕產婦持續攀升,產科床位供不應求,醫護人員超負荷工作,湖南省婦幼保健院、長沙市婦幼保健院均貼出公示稱:凡未在我院建檔、產檢的孕產婦(除高危孕產婦外),建議到其他醫院產檢分娩。

  對此,醫院負責人解釋,不得不通過建檔掌握孕婦數和每月可接診分娩的孕婦數,並預留出部分危重搶救床位,保障母嬰安全。

  除專業助產機構外,一些三甲綜合醫院產科也不輕松。湘雅二醫院婦產科主任丁依玲介紹,該院產房10月份分娩量比去年同期增加1倍。長沙市中心醫院的數據顯示,今年1到10月的分娩量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

  “有醫生累得哭,助產士累到吸氧。”采訪中,不少產科醫護人員吐槽,經常晚夜班輪軸轉。11月23日,湘雅二醫院23歲的助產士楊璐琦,因為連續兩輪通宵加班差點暈倒,靠吸氧才漸漸緩過神來。她告訴記者,很多同事不堪重壓,需要定期去心理諮詢調節身心。

  調查 不同醫院產科冷熱不均

  “全面兩孩”啟動后,蓄積的生育願望開始勃發。那麼這一年,全省到底新增了多少寶寶呢?

  全省婦幼衛生數據上報系統顯示,2015年度(婦幼統計的周期口徑指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我省共出生新生兒約78萬人,2016年度(婦幼統計的周期口徑指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全省共出生新生兒約80萬人,比上年度多增加2萬人左右。

  “現在不算生育‘井噴’,也沒有達到高峰。原來預測2016年同比增長10萬人左右,目前看來低于預期。”省衛生計生委婦幼健康處處長王若平解釋,生育意願隨時變動,測算難度大。目前全省分娩量只同比增加2萬個左右,雖然2016年4季度的數據還沒有統計出來,但總體來說,增長平穩。

  “產科床位緊張的情況,集中在大醫院,特別是省會長沙。”王若平告訴記者,政策落地后,首先带來的是體制內的生育需求相對集中釋放,大多集中在城區,孕產婦傾向于到大型公立綜合醫院和婦幼保健機構,造成了一些大醫院分娩量猛增的現象。

  記者調查也發現,並不是所有醫院產科都一床難求。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婦產科主任周訓華、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產科喬江副教授均表示,雖然來院的產婦有增多,但提前兩三天預約,是有床位的。

  而在一些基層醫療機構,甚至出現了分娩量逐年下降的情況。例如,長沙縣8家有助產資質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近四年的分娩總量分別是:1769個、1130個、771個、355個,逐年大幅遞減。

  原因 大醫院面臨雙重壓力

  多位受訪的大醫院婦產科醫生認為,三甲醫院應該主要負責高危人群,基層則負責篩查和非高危孕婦的分娩工作。但目前的基層醫療機構並沒有真正發揮作用,沒能緩解生產壓力,導致產婦涌向大醫院,加大了大醫院的壓力。

  另外,記者發現,很多“二孩”准媽媽是35歲以上的“高齡產婦”,生育風險高,自然更需要優質的醫療資源,集中到大醫院。

  長沙市衛生計生委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長沙市高危孕產婦較去年同期增加了45.12%。湖南省婦幼保健院游一平介紹,與適齡孕婦相比,高齡產婦患妊娠期高血壓的風險增加3倍,患妊娠期糖尿病的風險增加3.66倍。

  醫院內部也有職工的生育壓力。特別是婦產科,女性集中。省婦幼保健院醫務部主任李博介紹,該院女性佔全院職工86%,二孩政策實施后,該院共有1/3的醫護人員先后懷孕、休產假,進一步加劇了臨床的壓力。

  “護士大多數年輕,還有生一孩的壓力,有的也要生二胎。我們好多大肚子護士一邊宮縮、一邊吊水、一邊還在崗位上寫醫療文書,工作到生孩子那一刻,看着想哭。”省婦幼保健院護理部主任曾淑賢告訴記者,即使大家盡最大能力堅守在崗位,11月份還是有10.8%的孕產假休假率。

  預計 生育高峰明后年出現

  “生育高峰預計出現在明后年。”王若平告訴記者。有人口專家預計,明后年全省每年將同比新增20萬至25萬新生兒。

  不過,即使出現了生育高峰,全省的總產科床位仍有容納空間。王若平介紹,目前,我省共有產科床位2.2萬張,按照衛生需求法計算,每年可承載100萬新生兒出生。

  省會長沙雖然孕婦數明顯增多,目前總床位也是夠用的。長沙市衛生計生委婦幼健康處處長王伏秋介紹,長沙市有助產服務的醫療保健機構共有產科床位2689張,接國家衛生計生委每千分娩量需產科床位17張的要求,長沙市每年可分娩15.8萬新生兒。2016年長沙市醫療保健機構總分娩量,是11.6萬新生兒。

  而當前最緊缺的,是產科、兒科醫生護士和助產士專業人才。

  湖南省婦幼保健院副院長周紹明介紹,該院現有醫務人員與床位配比,按照國家標准可能只有2/3左右,而床位使用率達到了120%以上。

  “近三年我們招了40多個醫生,但醫護人員培養需要一個周期。加上援疆、援藏、援非等對口支援、精准扶貧任務,派了一大批醫務工作者下基層,加劇了醫院內部缺人的壓力。”游一平介紹,為緩解醫護人員工作壓力,醫院招聘了大量的助理醫师、助理護士和助理助產士。

  應對 分級診療可解難題

  一方面是孕產婦紮堆,大醫院產科一床難求;另一方面,是產科醫護們已經“累到不行”。

  記者走訪一些大醫院發現,為了滿足產婦生產的需求,多家醫院今年對產科病區進行改擴建。例如,長沙市中心醫院11月份產科新增了40張床位,將過去的單人間改成了雙人間,雙人間則被擴展為三人間。除了加床,醫院還采取快速流轉措施,提高床位周轉。省婦幼保健院專門開設“二胎門診”“助產士門診”,減輕產房的工作壓力。

  為緩解全省婦幼健康服務資源結構性短缺的矛盾,省衛生計生委出台了《湖南省危重孕產婦救治與轉診工作方案》,要求按照“首診負責、就近便利、分片負責、協同配合”原則,健全完善全省危重孕產婦急救三級網絡,覆蓋各級轄區內全部助產機構,為高危孕產婦提供綠色轉診通道。

  目前,指定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湘雅二醫院、湘雅三醫院、省人民醫院、省婦幼保健院為省級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承擔全省危重孕產婦的救治、會診、轉診及技術指導工作。每個中心對全省危重孕產婦救治實行分片負責制,成立省級危重孕產婦救治專家組,而市、縣兩級均建立至少1個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

  王伏秋透露,長沙市計划定期公布各醫療機構產床使用情況,引導孕產婦分級就診,合理選擇助產機構。同時,將加強鄉鎮衛生院和縣級醫療機構的建設和技術支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整體醫療水平和服務能力。

  還有一些醫院也在探索通過合作的方式,擴增服務資源。例如,長沙百佳瑪麗亞婦產醫院成為湖南省人民醫院雙向轉診醫院,充分釋放民營醫療機構的床位資源;省婦幼保健院和省第二人民醫院探索合作,合理分流孕產婦。

  湖南省婦幼保健院大產科主任游一平呼籲市民,如果不是高危孕婦,沒有不良孕史,沒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等,不要舍近求遠擠大醫院,可以選擇一些就近的二級醫院或民營醫院建檔、產檢及分娩。二級醫院都有大的公立醫院作指導,一旦在二級醫院發現產婦有高危因素,會安排上級醫院的專家援助,孕產婦出現緊急情況也會迅速轉診到上級醫院。

[責任編輯:湖南管理員 ]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